2025“海聚英才”“创未来”——“Start up” 创业菁英训练营今日在沪开营

作者:张建敏     索取号:G1050501000-2025-0174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23日上午,作为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人才创业周主要活动之一的2025“创未来”——“Start up”创业菁英训练营(简称“创业营”)在上海海洋大学开营。此次活动由市委人才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人才局指导,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简称创业基金会或EFG)、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简称市海促会)主办,市学生事务中心、市就业促进中心、市团校、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主办,园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图片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谭朴珍,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郭爱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蒋静以及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领导、嘉宾和创业营学员出席开营仪式,园区总经理张建敏、副总经理任乾乾受邀出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幕式上,领导们共同上台开启本届创业菁英训练营。

图片

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倪奕松与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负责人李四华、高质量孵化器中科创星负责人薛驰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助力早期科创项目的超前孵化,助推先导产业发展。

图片

图片

此次创业营延续卓越,广聚英才,共吸引了217位海内外大学生创业青年积极响应,活动呈现以下亮点:


亮点一:海内外创业菁英汇聚,解锁全球化视角与跨境出海机遇

2025年创业营共收到217名海内外大学生青年创业者报名。其中,20至30周岁的青年创业者占比达62%,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最终入选的80位学员中,40%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高校,46%来自除上海外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其他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14%来自国外高校,其中不乏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等海外顶尖高校。

图片

入选项目中,人工智能项目数量拔得头筹,占比24%;紧随其后的是消费服务(16%)、医疗健康(13%)、文娱体育(10%)、金融服务(10%)等。入选项目的分布不仅反映了青年创业者对当下创业热点敏锐洞察,也反映了全球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业营拓宽了招生渠道,通过对接高校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和科研院所,遴选科技含量高的早期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渠道的拓展和对创新源头的挖掘,将助力早期科创项目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亮点二:生态赋能,不只是培训,更是入圈

为助力青年学员精准链接产业资源、加速项目落地进程,本次创业营紧密结合临港新片区最新的人才政策导向和创新生态布局,将组织“企业——创业人才面对面”活动。

活动将邀请临港地区的上海金桥临港综合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谙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创新需求,创业学员将与企业负责人闭门座谈,围绕技术突破、产业趋势及商业化落地进行深度交流。同时,还会特别安排学员走访临港新片区的标杆企业上海智撰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力水族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在参访与交流环节中,还将进行政策解读与互动,帮助学员亲身探访临港的产业生态和扶持政策,更清晰地了解区域支持环境与发展机会,推动项目与区域优势资源的有效对接。

不但如此,本次培训还将特邀YEDI孵化项目VIBRAINT公司创始人兼CEO:伊利雅-博日施切夫以及YEDI孵化项目4Blind的创始人兼CEO:菲多-贝洛摩夫开展创业分享。多元化的课程将为学员们打开国际视野,聆听国际嘉宾解析出海第一站的机遇与挑战,为创业者装上全球化的“导航系统”。

图片

图片

通过理论与实战、项目与生态、本土与国际的无缝衔接,学员们将借助此次创业营,从课堂直接走进未来产业的“中心地带”,直观感受新片区产业链前沿科技发展的速度、创业生态的温度和放眼国际创新出海的广度,从而更快提升禀赋能级,“破壁出圈”。


亮点三:聚焦硬科技与创业实践融合,引才归国创业形成“闭环”

此次创业营以硬科技为内核、创业实践为纽带,通过实战化指导与产业资源嫁接,助力青年学员突破技术转化瓶颈,快速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的硬科技创业生力军。

创业营聚焦高质量孵化器,邀请中科创星执行董事薛驰做主题演讲,分享科技创新与创业的最新趋势与路径;同时就概念验证项目与“高校——企业——资本协同路径”主题,邀请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共同探讨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模式,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连接。

图片

图片

活动还将特别邀请2023年海聚英才创业营学员、“天使基金”资助企业代表最终序列(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最终序列”) CEO 殷晓晗回到创业营讲台,向“学弟学妹”们倾囊传授创业秘籍。“最终序列”是一家服务特种应用场景,以垂类私有数据赋能、AI空间智能多模态为技术核心,具身类脑的创业新锐公司。殷晓晗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23年9月他入选首届海聚英才创业营,培训后他通过投资人闭门会评审,获得了天使基金“雏鹰计划”50万元公益资助。在海聚英才平台的赋能和EFG“天使基金”的加持下,殷晓晗和团队的发展如虎添翼,两年间已先后拿下国家电网、江苏有线、大唐能源、昆山易迪森等大客户订单,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达1222万元。2024年12月殷晓晗获评浦江人才,2024至2025年公司也获评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更是获得了北大概念基金投资。殷晓晗和“最终序列”的迅速发展,成为了海聚英才创业营以“培训+资源”赋能、吸引归国人才创业模式形成“闭环”的最好例证。

图片

本届创业营将继续为入选项目搭起“落地快车道”,依托临港地区的创业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知识产权等一站式落地服务,帮助创业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创业营结束后,创业基金会持续跟踪全流程,提供“培训——闭门对接会——资助落地”的闭环服务,组织投融资路演和“天使基金”闭门会评审,邀请银行、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等金融界人士参加,满足不同阶段创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提高后续实际落地率与融资匹配效率,推动科创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落地实景”。

图片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