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学会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沪落幕

作者:邓叶芬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次数:11 

8月1日至4日,由上海海洋大学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中国动物学会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盛大召开。来自内地81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我国香港地区、韩国的近400位鱼类学专家与代表齐聚一堂,共襄鱼类学研究的年度盛举。

本次研讨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为参会者搭建了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踊跃分享鱼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重要进展,积极交流科研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大会特别设立的青年研究生论坛和鱼类学教学论坛,为大家提供了探讨鱼类学科及教学发展趋势的交流平台。

开幕式由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罗轶主持,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致欢迎词。中国鱼类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研究员、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长桂建芳院士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王宏舟指出,上海海洋大学作为鱼类学会的发起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始终坚定支持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此次盛会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鱼类学研究专家,他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上海海洋大学在鱼类多样性与系统演化、鱼类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鱼类学的科研、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贡献了“海大智慧”和“海大力量”。学校将以承办此次盛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鱼类学及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为我国鱼类学发展再创新辉煌。

在学术报告环节,我校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上海海洋大学鲍宝龙教授做了“鱼类视锥视蛋白的适应性演化”大会特邀报告,李晨虹教授、青年教师Kishor Kumar Sarker和王晓东分别作了“A novel data filtering method resolves the controversy in the phylogeny of the Chondrichthyes”、“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and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es identified energy conservation as a key strategy for anadromous adaptation of the hilas shad Tenualosa ilisha (Clupeiformes: Dorsomatidae)”和“江苏省沿岸破碎带仔稚鱼种类组成与季节变化”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学校在鱼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龚小玲教授以“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教学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在鱼类学教学改革方面的成绩与经验,为鱼类学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海洋大学共有7位研究生同学在本次研讨会上斩获研究生优秀论文的一等和二等奖,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会议期间,鱼类学分会还召开了委员会会议,选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为中国动物学会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新一届理事长,上海海洋大学鲍宝龙当选为副理事长,唐文乔、杨金权、李名友教授当选为理事。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团队和50多位学生志愿者以及多家校友企业为会议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付出了诸多心血,以专业的素养和热忱的服务,为参会代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赢得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赞誉。

(供稿: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