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无报告、未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简称《港口国措施协定》)对我国正式生效。当日,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夏亮教授团队协助渔政、海事、海关、移民管理等部门,顺利完成我国加入协定后的首次港口国联合执法检查,实质性启动履约工作。
夏亮团队前期根据《港口国措施协定》,协助检查机关核验船舶申报信息,与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提供的涉非法捕捞船舶名单进行比对。4月16日当天,涉渔外国籍船舶进入舟山港后,夏亮团队协助渔政、海事、海关、移民管理等检查机关登临船舶,对船舶及船员证书、转运许可、作业日志、运输凭证、渔获物单据等证书文件,以及船舶标识及船位监测(VMS)等设备进行查验,并对渔获物品种、数量等情况进行核对,未发现其涉嫌非法捕捞活动,顺利完成了我国加入协定后首次登检涉渔外国籍船舶的技术支撑保障工作。
《港口国措施协定》是全球渔业治理的重要国际文书,旨在通过有效实施港口国措施,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无报告、未管制捕鱼,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入《协定》是中国积极履行港口国义务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坚定打击非法捕捞、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渔业治理、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决心和信心。我校渔业政策与法规研究团队自2017年以来长期跟踪《协定》进展,受农业农村部委托积极参与缔约方大会及有关工作组议事工作,为我国加入和履行协定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支撑保障工作,受到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本次协助完成涉渔外国籍船舶港口国检查,深度参与实质性履行《港口国措施协定》这一里程碑事件,充分体现了我校服务国家海洋渔业战略的能力水平,对深化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