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柬埔寨渔业代表团于7月11日至16日访问了上海海洋大学及合作基地,代表团成员包括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渔业局常务副局长哈·卫圣(Hav Viseth)先生和养殖处处长泰·索莫里(Thay Somony)、柬埔寨产业科技创新部副秘书长郭·菲德罗(Kuok Fidero)博士及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彭·本·俄尔(Peng Bun Ngor)教授。访问期间,柬埔寨渔业代表和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召开了“中国-柬埔寨稻渔种养及数字渔业合作交流会”,详细讨论了“澜湄稻渔项目”中涉及柬埔寨部分的实施进展、工作计划和“柬埔寨水产养殖本科生培养项目”,同时实地考察上海、江苏和安徽的稻渔科研基地、数字化渔场、农旅融合基地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等。
柬埔寨代表团在我校FAO水产生态养殖中心合影
柬埔寨代表团和澜湄稻渔项目组合影
7月11日下午,柬埔寨渔业代表团抵达上海海洋大学,参观了海科楼一流学科馆、FAO水产生态养殖中心、校史馆、水产与生命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稻渔种养重点实验室(筹)、海大景观大道和海绵广场等,并会见了柬埔寨在校留学生。7月12日上午,上海海洋大学和柬埔寨渔业代表共同举行了“中国-柬埔寨稻渔种养及数字渔业合作交流会”,双方对“澜湄稻渔项目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柬埔寨稻渔数字化试点项目概况及前期准备工作”“澜湄稻渔奖学金”的研究生培养进展及“柬埔寨水产养殖本科班”招生设想和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按照此次会议共识细化和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推动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
“中国-柬埔寨稻渔种养及数字渔业合作交流会”的参会人员合影
7月12日下午,柬埔寨代表团一行在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的陪同下前往位于崇明岛的上海城市电力数字渔业基地和上海海洋大学崇明产学研基地,代表团首先参观城市电力公司的池塘渔光互补基地、设施养殖研发中心、水质净化系统,并同基地技术人员就渔光互补的投入、养殖品种选择、设施养殖系统开发、设施投入和人工智能在智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交流;随后前往位于竖新镇的上海海洋大学科研基地,了解基地正在开展的研究事务,就稻渔共生的田间工程、水质管理和水稻品种筛选等,同基地研究生进行了交流。
柬埔寨渔业代表团参观崇明数字渔业基地
柬埔寨代表团在崇明科研基地合影
柬埔寨代表团在玉海棠稻田驿站合影
7月13日,柬埔寨渔业代表团先后参观上海玉海棠生态农业产业园和崇明沐雨农庄,前者以水稻为主题,融合科普、休闲渔业和乡村振兴等元素;后者主要“水稻-小龙虾共生”和“水稻-生态甲鱼共生模式”,生产高端大米、甲鱼和小龙虾,通过会员制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开展农事体验和餐饮等农旅结合活动,经济效益良好,柬埔寨渔业代表团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详细询问了发展历史、资金投入、生产过程控制和市场开拓等,这为柬埔寨稻渔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7月14日上午,柬埔寨代表团参观了江苏金坛数字化渔场和智慧渔业研究院,详细了解了河蟹生态养殖和遗传育种技术过程、关键技术、池塘养殖试验、池塘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手机APP在线查看池塘水质和视频监控等。下午,代表团前往位于安徽宣城的洪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先参观了上海海洋大学宣城稻渔基地,张冬冬博士后向柬埔寨客人介绍了基地现状、发展历史、正在开展的稻渔研究,特别是该基地目前正在进行的澜湄稻渔研究生培养和罗氏沼虾大棚暂养等,客人们详细了解了宣城基地的“水稻-罗氏沼虾共作”“水稻-河蟹共生”和“水稻-小龙虾轮作”等模式,宣州区相关领导陪同参观了洪林万亩稻虾基地、宣州现代农业展示馆和翘歌食品等,该产业园的规模和科技水平给客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究生易鹏在金坛数字化渔场给柬埔寨客人介绍实验情况
柬埔寨渔业代表团在上海海洋大学宣城稻渔科研中心的合影
7月15日上午,柬埔寨代表团由安徽宣城返回上海海洋大学,在工程学院胡庆松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工程实训中心和深渊工程中心,并同工程学院相关教师交流了水产养殖池塘装备研发、陆基工厂化养殖设施、人工智能、机器人学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等,双方探讨了渔业工程设施和数字化养殖方面的可能合作。7月16日,澜湄稻渔项目组、校留学生办公室和柬埔寨渔业代表团在水产与生命学院深入讨论了“罗氏沼虾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及试点”、“澜湄稻渔种养技术培训班”和“柬埔寨水产养殖本科生培养项目”等事宜,商谈了合作细节、各方分工和时间节点等。
工程学院胡庆松院长陪同柬埔寨代表团参观工程实训中心
此次柬埔寨渔业代表团来访,不仅推进了“澜湄稻渔种养技术合作及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进展,且增进了柬埔寨相关单位对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稻渔产业的了解,为加速推进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将继续发挥水产学科优势,服务“澜湄合作”的国家战略,助力柬埔寨水产业的蓝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供稿:水产与生命学院 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