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课情况
1. 音乐课的开课情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钢琴演奏基础》、《民乐室内乐合奏》、《合唱与指挥》和《音乐基础理论》、《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在线课程)5门课程,任课教师2名(曹原、吕霁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了《钢琴演奏基础》、《民乐室内乐合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在线课程)(在线课程)3门课程,任课教师2名(吕霁虹、曹原)。《钢琴演奏基础》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钢琴演奏基础》共开设了3个班,选修人数为59人。《合唱与指挥》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合唱与指挥》开设了2个班,选修人数为71人。《民乐室内乐合奏》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共开设3个班,选修人数共49人。《音乐基础理论》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共开设1个班,选修人数共57人。《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是学校引进的一门在线课程,为全校选修课。本学年开设2个班,选修人数为112人。
本学年共开设音乐类课程5门,11门次,累计选修348人次。
2.美术课的开课情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静物素描》、《艺术与审美》(在线课程)、《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在线课程)3门课程,任课教师1名(庄静)。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了《静物素描》、《艺术与审美》(在线课程)、《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在线课程)3门课程,任课教师1名(庄静)。
本学年《静物素描》开设2个班级,选修人数43人。《艺术与审美》(在线课程)开设2个班级,先修人数135人。《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在线课程)开设2个班级,选修人数140人。
本学年共开设美术类课程3门,6门次,累计选修318人次。
二、课程教学情况
近几年,音乐、美术课程的开设为提升我校学生艺术素养做出了贡献,教学效果也很好。2019-2020学年,吕霁虹老师、庄静老师获得校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191、20192学期3位教师学生评价综合排名在全院名列前茅。20192学期吕霁虹、曹原、庄静的学生评教中学院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5名、第6名。
总体而言,艺术类课程的班级出勤率较好,课程的参与度也不错,认真听课的学生较多,但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学生相对较少,且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的学生就更加少了。因此,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他们的审美参与度,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学年,学校引进的在线音乐课程继续开设,主要的上课方式为学生线上观看视频,教师线下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答疑。相对其他普通课程而言,在线课程需要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熟悉,也比较考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均完成了课程视频以及直播视频的观看,但是在观看的时间分布呈现两端集中的形象,也就是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和课程即将结束的两周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非常多,中间的时间则比较少同学关注视频。这说明部分学生观看视频是为了完成基本要求,而不是真正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
美术类课程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著名画家的理论。在中外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对美术作品所传达的视觉与观念加以理解消化,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中外美术史的兴趣,开阔眼界,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形成自身理性的审美标准和创意思维.因此,更好的、科学的教学法研究非常重要。
音乐类课程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出勤率不低,但课堂的参与性比较低。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来上音乐理论课,但是没有课堂参与性、以及主动思考的习惯。这种现象应该不局限于此门音乐课程,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学习的一大共性缺点:缺少自我观点,意味被动接受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教师的责任,最大的原因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造就的。
三、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方向
艺术类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因师资的有限,目前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的开课门类和门次较少,选课课容量较少,两类课本学年选修学生总共为666人次,虽较上学年有所增长,但学年修课学生人数不到全校在校生3%,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美术课的需求。
学校和学院已经开始重视艺术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通过设立课程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的途径,推进音乐、美术类课程建设;学院通过引进和培训教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年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整体欣赏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缺乏较好较统一的审美素养,对于音乐的需求仍停留在浅层,只有极少数尤其是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对于深入音乐美学的探讨予以明显的兴趣,能够与老师追问和发自内心的畅谈,但是这样的学生少之又少。艺术素养是难以通过短暂的课堂内容去改变的,因此目标达成难度比较大。高校的美育课程应当理论化和抽象化,所以还需再寻找更好的切入点。
部分学生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少数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缺乏学习热情和深入思考、理解的动力,几乎不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深究课程有关知识,多数学生不愿将精力较多用于选修课方面,不愿意进行课后练习。
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选课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老师讲授太多,学生参与较少,基本上还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
经过这一学年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最终考核成果,并结合对课程性质、目标等的再次解读,针对我校目前的艺术类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情况加强监督
结合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学习,非常考验学生的“自觉性”。学生自觉性差,学习的效果就会下降,进而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直接交流和互动。所以应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并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2、考核方式灵活化、多样化
在成绩评价方式上:考核可以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突出学生的优点。比如可以对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资料鉴赏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分项赋分,中间穿插演讲等各种方式进行考察,以达到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的目的。
3、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艺术类相关的各类比赛、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相互融合,以第二课堂形式加强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
4、注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多参与体验艺术和表演艺术。
艺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学习环境和气氛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学习效果缺乏保障,因此,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魅力,或者是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充满对艺术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快乐地接受艺术、表现艺术;相反,当老师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模式,无论艺术有多么美,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从分析报告上看,我们教师还需要多多注入精力和心思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认真对待教学。
5、引进更多优质在线课程。在线课程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比如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对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等。传统的线下课程主要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种面对面讲授的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点的体验等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引进的这种在线课程,因为结合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有效的学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