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上海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照年初制定的党政工作要点,以接受市委巡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学习、校院两级学习研讨机制,组织11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组建宣讲团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主题宣讲80多场次,实现师生全覆盖。举办“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专场,校党委书记作动员报告并首场授课,近2000名师生通过现场、网络直播等形式参加活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等要求,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健全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室联动机制,新立项64门课程思政校级重点建设项目,在新版教学大纲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要求,通过课程思政微课比赛、示范课演示等形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师德师风推进会,初步形成“1+3+1”制度体系,开展师德和教师权益保障工作自查,加强典型示范、评优推先,及时掌握教师动态。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校区启用10周年、校庆106周年、深渊科考等主题,服务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截止12月14日,外宣总计200余条,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校党委构建并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年初制定三大主体责任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制度清单,以目标责任制为载体,实现三大主体责任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制定新媒体管理督查办法,落实管理全覆盖、定期检查制度及通报制度,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以“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在基层党建领域,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二级院(部)党的建设工作,通过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加强监督检查。入选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先进典范,被中组部作为典型案例直接专题采编、交流。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领域,形成“日常监督+专项督查调研+校内巡察”的立体监督格局,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全面进行廉政风险排查梳理并完善防控措施,坚持推行校内巡察,在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完善“三重一大”制度、规范议事决策机构运行等方面开展积极实践,制定学校问责办法,建立党风廉政通报曝光制度,为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做出努力。
选优配强干部,从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开展“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等工作,组织干部培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统战工作,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巡视整改落实。今年6月21日-10月22日,学校接受市委第十巡视组的巡视,巡视组指出了八方面问题,提出四点意见建议。对照巡视整改意见,校党委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下设15个整改工作组,紧扣巡视反馈意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延伸推进二级单位整改。86项整改措施中,已基本完成70项,因涉及面广、整改难度大、需要中长期解决的措施有7项,作为长期坚持整改项目有9项,完善或建立校级层面制度41项。学校党委将对已经整改落实的任务,举一反三,防止回潮和反弹;对中长期整改任务,逐一跟踪督办、抓好落实;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推进,强化督查检查,不断提高学校党的建设质量。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价值引领,全面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开展学习培训举办讲座55场,参与学生达1600余人次。开展“五四精神、毕业季、迎新季和奖学金颁奖”四大主题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聘辅导员24人。推进海洋特色易班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截止11月优课教育教学课程超过130门,成员超过1.7万。拓展实践育人,深化“品读海大”、校训精神宣传系列活动,组织千名学生分赴江苏、浙江、安徽等18个省区开展“行走的课堂”实践活动。“研究生海川学术文化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开展“明德学伴”等学风建设活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2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创青春”“上汽杯”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屡创佳绩,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获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德能双进的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一体化建设》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60名学生圆满完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服务,2018年无偿献血达1391人次,“爱的暖流”在海大校园传递。
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学校进一步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完成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为本科生上课教授副教授达95.9%。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第二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获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推进国际专业认证。获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2项、市级精品课程1门、优质在线课程2门,空间与数字技术专业入选市应用型试点本科专业。投入1545万元建设18个教学实验室,获批“海洋科学与技术”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及2项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完成上海市14个继续教育学习站点情况梳理和审核,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工作。推进“卓越农林计划”。
提高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优化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特色化方向布局;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剖析及新一轮学科建设方案;完成17个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试点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积极推进亚洲校园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教授圆桌会议、暑期学校、短期游学等齐头并进,中日韩三校学生依托双学位和短期交流项目互派成为常态,顺利完成项目中期评估现场考察。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硕果累累,在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国家三等奖各2项,首届“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深入谋划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教指委主任单位作用,强化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和质量保障。
做好招生及就业创业工作。坚持阳光招生,完成本科生春季招生生57名、秋招3009名、少数民族预科班51名。本科生生源质量再上台阶,达一本线率提高5.74%。研究生招收规模进一步扩大,2018年招收硕士生1230名、博士生75名,现在校研究生达3228名,其中博士生188名。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被评为上海市“三支一扶”先进集体。
三、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取得突破。通力合作,推进高水平地方特色大学建设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方案》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一流学科推进方案》顺利通过评审。植物与动物学科ESI排名较2107年同期提升55位,达第725位;农业学科ESI排名临近前1%。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和“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各1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会科学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得市级项目20余项,截至2018年12月12日,总到账科研经费已达1.36亿元。
对接国家战略,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西湖大学合作开展面向深海科技前沿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我校研制的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获批“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发起成立“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加入中国-中欧北极研究中心,拓展极地研究。新增上海市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港集团共同推进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建设,助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话语权。提交国际履约报告和政府咨询报告40余份,关于鲨鱼问题专报被中办全文单篇采纳。“淞航”号累计完成5个长江口、东海和南海等科考作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水产学报》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为水产学科唯一入选期刊。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获批上海市专利示范单位,授权专利198项,申请知识产权328项。推进横向合作,合同总金额达2107.26万元。对接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部长江办、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等开展合作。对接精准扶贫,开展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对口支援工作,国家扶贫日当天教育部网站刊发我校西藏亚东精准扶贫报道。对接军民融合,推进军工保密工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在崇明、宝山、青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在江苏、湖北、安徽等地开展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大幅提升,达2230万元。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
拓展国际视野,加速国际化进程。与18所国(境)外大学、科研机构签署或续签合作协议,451名学生赴国外学习、实习,接待来自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80个团组634人次。开展外交部“外交外事知识进高校”活动,邀请多名外交部领导、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来校讲学,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推进与非洲、东南亚、东南太平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中非地区大学、加纳发展研究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工作。聚焦海洋生物科学,与葡萄牙多个科研院所签署协议,习近平主席访葡期间,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提及上海海洋大学,充分肯定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
规范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开展成批次招生,加强全英文硕士专业建设;成功申请教育部丝绸之路项目和高校研究生项目;留学生总量突破600人,结构比例不断优化。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增进了中外友谊。
五、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岗位职责,健全制度体系。开展机关、学院、直属部门分类指导,实行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构建“1+5+1”(1个管理办法、5个实施细则、1个负面清单)招聘录用内控制度体系,新进教职工110人。坚持“凡进必审”,实施师德承诺制、“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把政治关。进一步完善“任务+绩效”的二级拨款制度,优化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
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校院两级、部门协同推进和引育并举、以育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原则,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柔性引进兼聘院士2人、高水平人才10人;培养高层次人才17人;14人获临港地区高层次人才奖励。5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获批,包括2个战略创新团队、3个重点创新团队。探索推进专技职称聘任改革,完成40名校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为青年优秀人才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获批市教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32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36人;完成20名新进教师市教委岗前培训、第15期77名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班(FD)培训。
六、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服务保障学校发展
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加强二级学院内控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二级学院内控制度建设指南。规范合同管理规程,推进一站式流程服务平台建设。坚持“采管分离”,完善采购程序,完成项目采购145项,项目执行率达98%,合同金额达13960万元。构建全覆盖审计监督体系。截至12月12日,审计项目114项,审计资金135861万元,提出审计建议37条,移交问题线索5条。编制业务运行、人力资源等四项报告。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升财务服务水平。做好高水平地方试点建设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2018年财政审定金额16,434.76万元,2019年金额为2.107亿元。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自查未发现公款吃喝等违规现象。规范使用经费,全年完成学生收费1.3063亿元,收费率达到99.18%,完成财务报销凭证6万余笔,较上年增长6%。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国有资产报废工作,申请报废资产价值2,279.49万元,首次开设“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海洋科技大楼年底结构封顶,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大后勤改革平稳过渡、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管理深入融合。完成便民实事项目10项。协同推进象山、枸杞岛等校外基地建设,完善“滨海二校园建设”概念方案。加强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获得“节水型学校”称号。
深化落实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校园。发挥教代会、学代会作用,加强提案工作,39件教代会提案全部办结回复。完成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迎评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征兵63人,做好退伍大学生接收安置工作。成立法务办公室,推进依法治校。重视校各民主党派工作,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信息公开,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做好服务保障。拓展校友工作,汇聚各方资源助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