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艺术类课程开课小结

作者:陆卫东     索取号:G1050308000-2019-0009     发布时间:2019-09-30     浏览次数:69 

一、开课情况

1. 音乐课的开课情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合唱与指挥》和《音乐欣赏》(2门课程,任课教师1名(曹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了《音乐欣赏》、、《钢琴演奏基础》和《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在线课程)3门课程,任课教师2名(吕霁虹、曹原)。《钢琴演奏基础》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钢琴演奏基础》共开设了2个班,选修人数为41人。《合唱与指挥》为全校公共选修课,16周,共32学时,本学年《合唱与指挥》开设了1个班,选修人数为22人。《音乐欣赏》为全校公共选修课,8周,共16学时,本学年共开设3个班,选修人数共116人。《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是学校引进的一门在线课程,为全校选修课。本学年开设1个班,选修人数为59人。

本学年共开设音乐类课程4门,7门次,累计选修238人次。

2.美术课的开课情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因学院美术教师庄静病假,仅开设了《中国传世名画鉴赏》(在线课程)1门课程,选修人数80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设《静物素描》、《艺术与审美》(在线课程)、《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在线课程)3门课程。任课教师1名(庄静)。本学年《静物素描》开设1个班级,选修人数20人。《艺术与审美》(在线课程)开设1个班级,先修人数70人。《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在线课程)开设1个班级,选修人数40人。

本学年共开设美术类课程4门,4门次,累计选修210人次。

二、课程教学情况

近几年,音乐、美术课程的开设为提升我校学生艺术素养做出了贡献,教学效果也很好。2018120182学期3位教师学生评价综合排名在全院名列前茅。20182学期庄静、吕霁虹、曹原的学生评教中学校排名分别为第2名、第3名、第4名。

总体而言,艺术类课程的班级出勤率较好,课程的参与度也不错,认真听课的学生较多,但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学生相对较少,且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的学生就更加少了。因此,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他们的审美参与度,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学年,学校引进的两门在线音乐课程继续开设,主要的上课方式为学生线上观看视频,教师线下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答疑。相对其他普通课程而言,在线课程需要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熟悉,也比较考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均完成了课程视频以及直播视频的观看,但是在观看的时间分布呈现两端集中的形象,也就是课程开始的前两周,和课程即将结束的两周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非常多,中间的时间则比较少同学关注视频。这说明部分学生观看视频是为了完成基本要求,而不是真正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

美术类课程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著名画家的理论。在中外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对美术作品所传达的视觉与观念加以理解消化,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中外美术史的兴趣,开阔眼界,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形成自身理性的审美标准和创意思维.因此,更好的、科学的教学法研究非常重要。

音乐类课程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出勤率不低,但课堂的参与性比较低。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来上音乐理论课,但是没有课堂参与性、以及主动思考的习惯。这种现象应该不局限于此门音乐课程,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学习的一大共性缺点:缺少自我观点,意味被动接受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教师的责任,最大的原因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造就的。

三、存在的不足和改善方向

艺术类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因师资的有限,目前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的开课门类和门次较少,选课课容量较少,两类课本学年选修学生总共为448人次,较上学年有较大减少,主要原因在于20181学期吕霁虹产假、庄静病假。学年修课学生人数不到全校在校生3%,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美术课的需求。

学校和学院已经开始重视艺术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通过设立课程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的途径,推进音乐、美术类课程建设;学院通过引进和培训教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年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整体欣赏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缺乏较好较统一的审美素养,对于音乐的需求仍停留在浅层,只有极少数尤其是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对于深入音乐美学的探讨予以明显的兴趣,能够与老师追问和发自内心的畅谈,但是这样的学生少之又少。然而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那些有音乐见地的话题在本学期没有真正展开。艺术素养是难以通过短暂的课堂内容去改变的,因此目标达成难度比较大。高校的美育课程应当理论化和抽象化,所以还需再寻找更好的切入点。

经过这一学年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最终考核成果,并结合对课程性质、目标等的再次解读,针对我校目前的艺术类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1、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对相关学科进行更全面的学习

一般而言,老教师会比青年教师上课上的生动,游刃有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地解读与理解。因此想要学生能在课程学习中能有所思考与探究,任课教师就必须自己也要养成不断思考研究的精神,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在上课的过程中会直接反映在教师的课堂内容结构中,以及对知识点的讲解中。

想要更深层次理解本学科,必须对其他相关学科,乃至跨度大的学科都要有所了解。选修课的学生的专业是多种多样的,了解他们的学科,结合本专业学科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才会面广,与学生本身的专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2、注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多参与体验艺术和表演艺术。

艺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学习环境和气氛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学习效果缺乏保障,因此,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魅力,或者是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充满对艺术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快乐地接受艺术、表现艺术;相反,当老师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模式,无论艺术有多么美,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从分析报告上看,我们教师还需要多多注入精力和心思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认真对待教学。

3、在线课程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比如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对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等。传统的线下课程主要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种面对面讲授的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对知识点的体验等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引进的这种在线课程,因为结合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有效的学生环境。

4、美术理论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增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满足课堂的需要。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