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纪要及决议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21日下午1:00
会议地点:行政楼104会议室
会议人员:六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特邀专家、相关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
会议主题:听取、讨论和评议科技处、研究生院和教务处有关工作,以及市级、校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情况工作汇报。通过“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名事宜”的决议。
会议主持:程裕东主任委员
会议记录:李辉华
会议纪要:
一、科技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分别汇报相关工作
1、科技处谢晶处长汇报了国家工程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重点汇报了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名事宜。
2、研究生院高健执行院长汇报了学位点自评估与学位点调整情况。
3、教务处张宗恩处长汇报了本科教学评估与专业调整情况。
二、市级高峰高原学科负责人陈良标、高郭平、赵勇教授(代表王锡昌教授)分别汇报了自2015年建设以来的进展情况
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就学科建设概况(含经费执行率)、对照2017年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代表性建设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三、校级高峰高原学科汇报了2016年建设情况
海洋工程(王世明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黄冬梅教授)、应用经济学(平瑛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刘纯副教授)、公共管理(张继平教授)、体育(叶鸣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董玉来副教授)等学科分别就学科建设概况(含经费执行率)、对照2016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代表性建设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支持、2017年建设方案和经费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四、全体委员讨论和评议,并对校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情况进行打分评议
(一)关于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名
1、“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名,要考虑到“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以及相关学院现有的实验室或平台,学校要合理布局。
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名,要结合考虑我校获得科研项目的来源、类别,更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实验室的评估,哪些人才、项目成果等可以归并到实验室,不要局限于某个学院,这很重要。
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偏重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改名,既要体现海洋特点,又要抓住我校优势学科,“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生物多样性”、“进化”等关键词如何取舍,建议名称内涵不要过小。
4、建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结合本次会议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形成更进一步的意见,再向校学术委员会提请决议。
(二)关于学位点调整与专业调整
建议在学校完成学院调整、干部换届之后再做进一步讨论。
(三)关于市级、校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情况
1、总体执行良好,但是要实现学科预先设定的绝对目标还需要下大力气。
2、在水产学科建设方面,要努力缩小与标杆中国海洋大学的差距,同时也要注意“追兵”的追赶速度,如浙江海洋大学,近年来已连续拿到水产方面的国家奖,还有宁波大学等,水产学科建设水平迅速提升。
3、在海洋学科建设方面,未来几年,学校应集中力量获取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人才引进、经费与政策支持方面,学校、学院要达成共识。
4、在食品学科建设方面,详细对比标杆学校的各类指标,明确自身的差距,争取在某个或几个研究方向达到或赶超。
5、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还要体现对本科教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6、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总结各类数据和资料,是否科学、真实、权威,需要提请职能部门或机构(科技、研究生、人事等)审核。
7、建议学科在学术委员会上汇报工作,不要只注重汇报几个数据,要重点关注各学科在哪些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具体开展了哪些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8、市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体现对校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拉动作用,同时校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也要体现对市级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如何实现多学科交叉,如何达到拉动或支撑作用,学校要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