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声音”之二:人文类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养成教育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3-10-28     浏览次数:1242 

外国语学院 朱章华 

一、思想决定命运

思维和认知的局限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前景。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独立,还要有意识地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改变,要改变行为习惯就更难。于是我从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入手,阶梯式介绍先进理念,推动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应试教育留下的认识和习惯,让学生开始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比如在第一学期的时候,每次课我都会花几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个名人名言或者先进理念,后面不断巩固,力求把理念内化。

同时,我鼓励学生旁听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建议学生多去学校图书馆阅览书籍,多去自习室进行学习。鼓励学生注册国外一流大学课程,领会国外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耶鲁《死亡》课,学生看到一个矮小瘦弱的教授盘腿坐在讲台上,感到很新奇;看到哈佛大学最受欢迎课《幸福课》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知道一言堂并非一无是处,关键还是要看课程性质以及受众对象的水平。

 二、言传不如身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要求自己最早时间进教室,时刻保持积极的状态面对学生。我要求学生每次做Presentation时要创新,同时我自己在教学中也是不断创新,每次都有新的设计,而不是简单地重复。

注重构建班级平等意识。不管学生英语成绩好坏,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品德的第一重要性,做学问要先学做人。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会因为英语成绩差而担心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学生如果因为英语差而影响表达,我会鼓励他说出思想,哪怕用母语。 

注重人文关怀,真心关爱学生。日常对学生的需求做到有求必应,通过邮件、微信、短信、电话及时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不管学生是否还在上我的课,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学生的范围。只要他们信任我,和我交流,我都会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注重教育的引导作用。在课堂内外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我会及时指出来。我们不能一味以市场理论和服务意识来迎合“上帝”,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要用心观察,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对学生的错误及时提出批评,杜绝再犯。

三、以实践为中心,提升教学方法

英语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都是交流的工具,如果课堂上把技能课上成知识讲授课,那就背离了语言类课程的特质。如果老师还在继续以往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这样的课堂不仅很难吸引学生,更难以培养出有独立意识、有批判思维、有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大学生。于是我通过教学设计力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英语方面的运用能力,扭转学生的学习理念和习惯。

我的教学方法是以实践为核心,在任务引领下重构课文,进行团队活动(3T法)。课文重构方式很多,比如自编课本剧、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制作电子海报、播报新闻、视频采访等。话题也是多种多样,如反对种族歧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大学教育的意义、快餐社会、救助他人牺牲自己是否值得等开放式话题。课堂活动设计是跳出语言和课文本身,用英语进行研究、探讨深层次话题。虽然学生表达能力有限,但不影响学生走出小我世界,关注更大的世界发生的事件。这个教学设计的导向意义很大。

课堂上教师不唱独角戏,而是充当导演,学生是主角,绝对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思想交流、碰撞的场所。学生有独立展示的任务,更多的是团队活动任务,每个学期学生参与实践、运用英语表达、交流的机会很多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表现的机会和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语言运用机会大大增加,英语学习有效延伸到课外,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全中国的孩子都被期待要学好英语,但我们学习英语不能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要借助这个语言来学习异国先进的文化理念。培养合格的有修养的公民比培养出英语成绩高分的学生意义更大,这也是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要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认知,有文化自信,还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学会英语不仅仅是单向地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更要加强推广中国文化的意识,让文化交流变成双向互动。

 课程无大小,责任无尽头。教师可以通过一门课程传播先进的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世界读书日,我会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内朗读自己写的或摘录的英文诗歌,欣赏校园美丽的自然风光,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提高审美意识。学期大总结,我会选择在英语实训室进行,由学生主持,全英文进行,效果令人惊喜。复活节制作复活节彩蛋,了解复活节的风俗;感恩节提醒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英语属人文类课程,人文课程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偏理工的院校。

大学里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大学过多强调科研的功能,却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忽略教学,忽略本体所需,这种损失从长远看是很难逆转的。一流大学不仅重视科研,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要想做得好,要关注的不仅仅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完,更要关注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而解决人的问题是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我们要重视大学的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宣传部)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