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外校友聂江舟
光阴荏苒,春华秋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上海海洋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爱恩学院作为我校最年轻的一所学院,虽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沉积,但历史的空白却赋予了它最为广阔、最为自由的发挥空间。
如今爱恩已经走过了10年,在这10年间有无数的爱恩学子见证了他的成长,毕业于爱恩的学生中每年有20-25%的选择出国留学,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如今爱恩的学子已经活跃在社会各行各界,无论他们在哪里,现在都因一个共同的理由他们回来了——那就是母校的百岁生日。
带着对爱恩学子,对海外留学学子的好奇与关心。我校记者有幸采访到2009级爱恩学子,原爱恩学生会主席,舞蹈团骨干成员,中共学生党员,多次奖学金获得者毕业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的聂江舟同学。听她给我们讲讲爱恩学子留学海外的故事。
她不是超人,坚持,自信,努力是真经
与聂江舟同学聊起她的求学经历,她告诉记者其实最开始她选择的不是爱恩,而是我校的食经专业,可是机缘巧合之下以外的进入到了爱恩。如今谈起这段经历,她有的只是感激。大学毕业以后和周边的许多同学一样选择留学,她还顺利拿到了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澳洲的两年多用半工半读的方式不仅学业优秀,还成为了我校第一个做到澳洲中国留学生学联主席的人。但她认为正是爱恩这个优秀的培养模式成就了她的今天。
讲起自己在爱恩的大学生活,她说到那时候学业压力非常大,爱恩每天都有英语课,几乎每周都会有把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的考试,每周都有舞蹈排练,每天都有学生会的事物要处理。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下,当记者问及她在大学期间的成绩时,她显得很谦虚,她说她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有多优秀,高中以前的她从未担任过哪怕是班级干部的职务,可是大学以后她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她说自己比别人多的可能只是一点点坚持。
她在采访中透露的一件小事便可初见倪端。“初到澳洲,学长对我说在没有很高的雅思分数,没有移民证的情况下很难有好的一家公司会用你。可是“什么都没有”的我经过努力却被一家很不错的企业录用了。”
正是“坚持,努力,自信”这简单的六个字,使她一路走到今天。
她不是个例,环境才是沃土
一颗树苗的成长,需要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土壤扎根。大学四年,聂江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她“保驾护航”的是海大,是爱恩注重个人能力锻炼,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谈到留学生活,她说应为爱恩大小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和国外的大学很相似,所以相较其他的留学生,她们能更快的融入外国留学环境。
聂江舟说爱恩、海大都给了她家的感觉,在爱恩有能叫出所有同学名字的辅导员,在海大有每年都去国外看望海大留学生的老师。毕业以后,无论是用电话,还是QQ这些联系工具海大都尽量与每一个校友保持密切联系。让海大的每一个学子都能感受到母校温暖。两年多了,除了家人急病回来了一周,其余无论是中秋还是春节聂江舟都从未回国。
可今天在海大百年校庆之际她回来了,他们都回来了。他们一同见证母校的成长,一同回到母校共庆百年华诞。据悉仅11月2日由校方接待的校友就达6000多人。
对母校,对学弟学妹说
问及对于学弟学妹的寄语时,聂江舟说其实人应该向一块磁铁,吸引各种各样的人到你的身边,要广交朋友,很多时候你的思想,追求会受朋友正面影响,在我们人生最关键无助的时候,也需要朋友助我们一臂之力。
此外,她还说道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是重点,可以适量多参加社团活动,但是一定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懂得主次。也许会有迷茫,但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只有迷茫了,你才会去摸索,只有摸索你才会发现自己最需要什么。对于母校,她说她对把海大建设成一所一流高水平的特色大学充满信心。她希望校友这个群体越来越强大,能反馈给母校,给社会更多的东西!
(撰稿:校记者团 陈欣然、吴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