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汉霖老师谈岁月里走过的艰辛路与对海大的无限感恩
2012年9月27日晚,接近中秋的夜晚,月光皎洁,万物静好。我们来到水产与生命学院的二楼,来到伍汉霖老师的办公室。正在整理文件的伍老师热情地请我们坐下,他祥和的面容让我们顷刻间感到无比的亲切,很快就聊起来了。
同学:伍老师,这些年里您为学校图书馆捐了那么多书,请问是什么让您有给图书馆捐书的想法呢?
伍老师:当时在水产学校(指现在的海洋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还比较差,生活也很艰辛,我在这里读了几年,1956年毕业后又留校工作,和这里的同学朋友们一起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来和学校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学校所获得的成就与荣誉,看着学校越来越好,看到今天海洋大学发展得这么好,我心里也很高兴很欣慰。在这里这么多年了,和学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给学校赠一些书是我应该做的,也希望这些书能给新一代读书人更多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学术方面有更大的成就。
同学:是呀,伍老师对学校的深厚情感我们理解,现在海大百年校庆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对此,您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呢?
伍老师:有,简单讲就是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同学:伍老师,您从事鱼类研究这么多年了,也会经常到户外去考察采标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在您所经历的事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伍老师:我和我的队友们去过很多地方考察采标本,比如海南岛、西沙群岛、永欣岛、云贵村等。在海南的时候,那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他们不让我们随便去捕鱼,我们就趁他们不注意悄悄进去采标本。70年代,与越南战争后,我又跟着部队来到南海诸岛考察,晚上会受到很多虫子的叮咬,不过当时的条件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我们晚上就带着电筒去海边抓一种叫做海宝贝的水生动物,那时候的海宝贝在军队中很受欢迎,我们就拿抓回来的海宝贝去换军队里的罐装食物,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场景还历历在目。
同学:那您在户外考察的过程中都遇到过那些困难呢?
伍老师: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要花很长时间(主要是坐船)去到目的地,采到的标本要用箱子装好,不能让它漏水,这对封装技术和各方面的知识也是一个考验,装东西的箱子很笨重,对体力也是一个考验,而且路途遥远,把标本运回到上海真的很不容易。吃住方面都比较艰难,还常常受到野生动物的侵扰。在环境恶劣的季节,我们也在外面采标本,冬天海风很大,和我一起去的学生有几个晕船,我也会因为环境而身体有点不适,但是我恢复后还要照顾我的学生们。采集回来的标本也要进行分类整理,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我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把那本拉丁文版的鱼类图书翻译成中文,当时需要给它们(指鱼种)起中文名字,而且不能重复,要动脑筋去给它们想各种名字。我用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才完成这本书的翻译。
同学:做这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容易,是什么驱使您把鱼类研究这条路走下去呢?
伍老师:我本身对鱼类很感兴趣,而且我的专业就是做水生生物方面的研究,也希望我们的渔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同学: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您对我们青少年一代学生有什么建议呢?您的希冀是什么?
伍老师:现在专心研究这方面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的渔业发展不能停滞。我希望能够培养出几个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研究生,让他们把这份工作继续下去。我们学校以前就叫水产学院,主要从事水生生物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我们学校也是全国水产类很有名的,我希望新一代学子能够继往开来,有更大的发展。
同学:伍老师,您这么多年来真的是刻苦研究,您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您的年岁已高还依然留在办公室做研究、整理文件,更是让我们佩服啊!
伍老师:我虽然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儿子也希望我早点放下这些工作回家休息。但是还有很多资料没有整理好,为了方便后人使用和查阅学习,我必须坚持着把这个工作完成。
同学:您老人家白天还要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也是很苦很累的,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呀!
伍老师:嗯,先谢谢你们!学校对我那么好,我为学校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
当年我的专业不是水生生物,是想以后去开船的。但是有一次发生了一点意外,我的右手受伤了,很多工作都不方便做,学校就让我顺利转了专业去学水生生物。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也多次受到学校的恩惠,所以我对学校是非常感激的。和朱老(指朱元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朱老对我也很照顾。真的很感激学校给我的这种恩惠,也感激和我一起做研究的同事们。学校百年校庆就要到了,这里也送上我对海大的祝福!
同学:伍老师,您和海大真是有着让人羡慕的深情厚意呀,您的刻苦学习精神和能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您所编著的图书也对学校、对鱼类研究做了如此大的贡献,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好榜样!
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与伍老师的交谈也接近尾声。当我们表示将要回去时,伍老师还问到了来访的两位同学的专业、年级等情况。由于来访的同学中有一位是广西人,而伍老师是广东人,两人有着共同的语言:粤语,伍老师就用家乡话与同学聊了几句,关切地问候,可见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与伍老师的谈话让我们获益匪浅,看着眼前这位年近80、头上长着整齐白发笑容依然那么阳光的老人,心中不禁生起一种由衷的敬佩。我们与伍老师合影留念,并相互送上祝福。将要离开时,老人亲自送我们走到门口,眼神里传来他对我们的无限希冀。
(撰稿:莫燕丽(图书馆海韵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