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教授谈人生”系列人物之三十六:广学积才讲师德,敬业学校讲奉献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2-06-11     浏览次数:1862 

——访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陈蓝荪教授

知识、实践、信念是支撑人类事业成功的能量三角形。

——陈蓝荪

人物简介:陈蓝荪,男,浙江宁波人,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品市场与进出口贸易、渔业经济与管理、渔业投资项目分析与管理、经济前景预测、海洋经济、经济数学模型研究、计算机经济数量分析技术等。主讲《现代物流》《经济管理》《力学》和《计算机语言》等方面课程。主持和参加编写了《运营管理实务》、《水产品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理念,原理与实务》、《中国渔业管理高级培训班讲义》和《中国水产品供需关系的实证分析》等书。

 

陈蓝荪教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中国农业部联合召开的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上作专家发言

陈蓝荪教授在日本东京考察金枪鱼市场

陈蓝荪教授长期从事现代食品物流与供应链、现代冷链物流研究工作,深刻剖析我国生鲜果蔬、水产品、畜肉制品、烟草制品等典型食品物流发展特性,并探索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他提出了食品物流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冷藏链,配备相应的冷链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等理念,完成了多项农业部有关课题,为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现代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深入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深究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和对策,预测水产品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多项WTO应对策略,特别在河蟹、紫菜、观赏鱼、罗非鱼、珍珠等贸易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十几项科研任务,研究对策和建议被相关部门重视和采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他在渔业经济统计和定量分析、渔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积累知识,深入理论

陈教授认为,正是因为知识的积累,使得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胜任各种工作。深奥理论的艰难探究与学习,使他养成了不惧竞争、勇于探索的性格,并提高了快速思维、洞察事物和化解困难的能力。他年轻时喜欢学习,在中学里曾经当过数学、物理课代表,也学习过俄罗斯语言,并且在中学俄语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陈教授以高分进入复旦大学数学力学专业学习,得到复旦大师的指教。他的专业是数学力学,学习过理论物理四大力学,还有积分方程、数理方程、分析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等课程,曾经选学过苏步青教授、谷超豪教授、胡和生教授等学术权威开设的课程,在了解规范场理论、李代数、纤维丛理论等前沿知识的同时,更是学会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之后,他在同济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主要是有限元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图形学之类的进修课程。他通过自学《经济动力学》等课程,并结合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经济运动的规律。

陈教授曾经在大型企业里面做过技术类的工作,对车、钳、刨、铣等工艺加工方法有较多的了解,并且实际操作过,特别是能够对比较复杂的大型机械构件进行划线定样。在企业工作期间,他进行了很多工艺流程上的革新。此外,他还根据前期知识的积累,领悟到了自动控制上的一些原理,曾经独立设计与实施自动流水线的电器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更可贵的是,有一年企业大面积受到暴雨的侵害,他日以继夜地挺身抢险,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了许多机床电器,使得企业顺利恢复运转与生产。

放弃名校,投身海洋

后来,陈教授得知上海水产大学需要招揽人才,他认为我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放弃了在复旦大学工作的机会,自愿来到我校,先后在基础部、渔工系、渔经系等多个部门执教。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认为必须落实大学工作的一切职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陈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过《社会经济统计学》《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现代物流概论》《仓储管理与控制》《物流设备与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主持过上海市《现代物流概论》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他还担任硕士生导师,为农林经管等专业硕士生开课,主讲《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运筹学》《经济预测与分析》《市场分析预测》等课程,并在教学中编写了《TSP操作(研究生使用)》等讲义。学校物流系是新成立的专业,工作量很大,陈教授担任物流系主任,发动全系老师编写教学大纲,提高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有较多的实践环节,陈教授主动和社会各界联络,开辟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有了实践和考察的场所。

我校“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教育高地”是上海市教委的重要建设项目,他主持该教育高地项目工作,担任食品物流教育高地负责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努力开创食品物流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新局面,经过四年滚动建设,在全校多个学院的配合下,将“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教育高地”建设成了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教学平台,提高了食品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水平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具有很好的社会声誉。 

努力科教,服务社会

陈蓝荪教授是民革上海海洋大学支部主委。依据孙中山名言:“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为了把海大民革的工作做好,他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他立志做一个有知识、有志向、有作为、善奉献的人民教师,并沉醉于科学研究工作当中,不亦乐乎。他本人的经验语:知识、实践、信念是支撑人类事业成功的能量三角形。

陈教授一贯重视科研活动,在科研方面成果显著。他曾在潜水式增氧机的研制中开发了一个光控装置,在当初比较前沿地使用了积分集成电器元件,使得电器线路简洁而可靠,并且自行开发电器线路的印刷线路板,使得产品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之后他参加了上海市原水产局的有关课题,开展了上海市居民消费水产品的特征研究,分析了市民对各种水产品的需求爱好,对消费的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在预测的分解法模型中,他注意到模型中具有波动的数据,独特地使用物理中关于波动的功率谱分析技术,将经济消费中波动的有效频率加以分离,使得预测模型更加精确。他在担任中国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期间,对水产品贸易与流通领域进行研究,主持农业部渔业局等有关部门的科研工作,撰写多篇专家分析报告。为了配合业界的热点,他还进行了专项的探索,例如“紫菜的进出口研究”、“大闸蟹的消费与出口特征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小龙虾产业与市场研究”、“2008年渔业国际贸易跟踪——斑点叉尾鮰、大黄鱼、河蟹贸易分析”等,他还对金枪鱼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进行过多项调研工作。

此外,陈教授在渔业经济统计和定量分析、渔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承担了“出口水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发展规划”等课题研究。他研究的“上海渔人码头规划”现在已被上海标为W7地块的重点项目,正在推进;为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做了企业战略规划,很好地指导企业在军工路的国际批发市场建设与发展。同时对三门县渔业发展做了细致的探究,在连续几届的三门青蟹节上,做了有关三门青蟹产业发展与对策、三门县休闲渔业发展等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不断的探索与投入《和谐社会与三门现代渔业发展研究》、《三门县新农村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为三门县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三门县渔业局杨真华副局长将自己家园价值六万元的六棵大树送给陈教授,以致感谢。日前,陈教授将六棵大树转送学校,建设了“民革小林”。陈教授还从事过农资物流的研究,结合水产品物流和食品物流,多次做相关的报告和讲座,受到了各基层单位的欢迎和同行好评。

2007年8月,陈教授应邀去日本交流,在有关水产品消费市场讨论中接受日本记者采访,《经济新闻日报》和《港口日报》在第二天就刊登了有关报道。他曾经代表农业部渔业局,在联合国FAO与中国农业部联合召开的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上做主题发言,并且回答有关外国专家的提问,受到业界专家的好评。他还代表上海物流学会,承接中国物流学会的核心课题,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陈教授说,这个奖项是来之不易的,因为该奖是经过有关部门计算机测谎评估以及中国物流专家组的讨论评估才获得的,他因此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课题研究期间,陈教授不辞辛劳,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曾经利用一个暑假,对西南四个省区的罗非鱼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渔业经济管理与水产品市场规律等方面做出了较多贡献,撰写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研究报告,发表在各类学术杂志上。陈教授的课题研究常常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例如与生命学院结合,开展罗非鱼产业、珍珠产业、小龙虾产业、青虾产业、青蟹产业、观赏鱼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食品学院结合,开展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发表“食品供应链管理实施的要素组合和目标优化”等论文;与海洋学院结合,开展远洋渔业以及金枪鱼产业的发展研究、金枪鱼销售网络研究等。这些研究都比较注重理论与实效相结合,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外,他还在海洋经济方面发表文章、进行演讲,一篇文章最近还在台湾召开的海洋会议上得到了发表。

强志重责,成功关键

陈教授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认为责任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他兴趣广泛,会拉小提琴、中提琴,会吹口琴等,喜欢游泳,喜欢大自然,喜欢美学与摄影。他认为,一个人兴趣爱好广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健康的身心可以保证自己有旺盛的精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我们了解到,陈教授一次生病住院一个月,还未完全康复,他就从医院返校,组织在我校召开的一个大型会议,这是一次我校食品物流高地与上海食品学会等五大行业学会、协会联办的食品冷链大型会议,对食品物流高地的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想,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也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精神。陈教授告诫说,一个人首先要对社会有责任心,才能注重学习,然后用心学习,才会懂原理、有悟性,才能尽快地从事不同的多样工作。所以对年轻人来讲,应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谈聪明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注意理论方法的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学习,从事的实践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同时要注意培养一种不要怕挫折,也不要怕排挤的精神。在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不顺,但是只要你有一种为人类服务的责任感,报效祖国、报效学校的志向,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思想境界,不要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得失。人生是短暂的,能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境界之下你不会满足,往往会去发掘更多的推进事业的角度和机会。在这种境界中,陈教授觉得不要去做一个有光环的教授,而要去做有光环的事业,一个人可以没有什么官职和地位,但是有光环的事业一定会得到社会认可。只有光环的形象,没有光环的事业,这种光环是不会持久的,陈教授如是说。

陈教授说自己平时十分注重与学生的直接交流,鼓励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关心学生学术研究的成长,解决他们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一种勤奋的态度,那就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同时要有一个朴素的态度,那就是不要过分计较自己的地位,能够朴实地从事平凡的工作;要有一种忠诚的态度,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社会上所关注的工作;最后要有一种实践的态度,要将自己的理论化为一种实践的东西,更多地实践考察研究才能真知灼见。

百年展望,作诗共勉

不知不觉间,我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陈教授感慨地说:“掐指一算,已经在学校呆了30余年了,学校不断的发展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学校是我人生的精彩舞台,我为海大付出心血,流过汗水,感谢海大让我有所作为。”他在我们的留言册上献上了自己诚挚的祝福:愿百寿海大在下一个百年里,持续蓬勃发展,广召天下贤才,能跻身于知名学府之列。社会需要年青人接班,在勤朴忠实的校训下,希望我校的后来人勤奋踏实,再创辉煌;愿学生们健康向上,与时俱进,与母校一同展望未来。临别,陈教授还为我校百年华诞做诗两首,与奉献海大的同代人共勉,与海大师生共勉。

《七律·四十年感慨》

弱冠强志重责任,

多识世态展才能。

挥驱碍阻富卓荦,

杖乡怡神乐校盛。

 

《七律·晚秋年愿景》

通达智慧忙追求,

良多获益欲罢休。

善策未来康乐谱,

伴随校兴度晚秋。

                                                                                (2012年2月12日于海大)

(采访:吴明会、张如霞、冷璞钰 编辑:陈超女)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