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我校74届海水养殖专业校友常抗美
座右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体现人生价值。
常抗美,男,1951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1974-1977就读于厦门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1977年8月—2001年12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担任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其中1987年9月-1988年3月在日本国静冈县进修)。2002年1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转副教授为教授,现为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学院网箱养殖工程中心主任、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舟山市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协会理事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是一位有着四十多年工龄、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教授,党性观念强、师德修养好、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几十年如一日,立足海岛,在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敬业实干,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身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中认真负责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恩师难忘
在特殊的年代能成为幸运儿进入高校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的,因此,在学习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时就非常认真刻苦。由于师生比例低及专业实习、实践、调研、科研的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逢年过节学生们还会到教师家改善生活,而海水养殖四、七班也成为厦门水产学院给教师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班级。至今,萧树旭、李元善、李松荣、苏锦祥、洪惠馨、陈佳荣、陈品建、陈国宜、藏维玲、马家海、纪成林、朱家彦、凌国建、王素娟、王维德、张道南、张英、张毓人、顾功超、刘凤贤、周碧云、楼允东、叶亚桃、蔡完其、黄其琰等教师的谆谆教导仍历历在目,先生们严谨的教学态度、求实的科研作风、丰富的专业知识、教书育人的崇高师德,伴随我们终身,师德难忘。
同学情未了
海水养殖四、七班的学生来自全国沿海十个省市,学生多出身于工农商学兵,年龄从17岁至28岁,由于专业的特点,教学、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调研、毕业实习、党团生活以及文体活动等频繁,同学关系非常融洽。走上社会后,学生中有95%以上从事海洋渔业事业,无论是省市海洋渔业和渔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是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和养殖企业技术员、养殖加工企业的老总,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教学、科学研究、学术研讨、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君不见离别二十年后同学会分离时的泪流满面,君不见二十年后每三年开一次同学会,到会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70%以上,同学情未了。
爱岗敬业 精心执教
我在教学期间教学工作量饱满,专业基本功扎实。平时认真钻研教学业务,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有良好的教学风格,深受师生的好评。
科研攻关 成绩显著
我在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跟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钻研海水养殖技术,寻求技术创新,拓宽本学科科学研究的领域,并长期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解决海洋水产研究领域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在海水鱼、虾、蟹、贝等养殖品种的全人工苗种生产和围塘养殖、滩涂养殖、浅海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以及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上有较高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进行海水围塘鱼虾贝混养、深水网箱鱼类养殖、罗非鱼和鲟鱼淡水鱼类海水养殖等技术的研究。在浙江省率先进行红鳍东方鲀全人工繁殖和海水池塘养殖、海水围塘内循环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技术、陆基工厂化对虾养殖、紫贻贝和厚壳贻贝全人工育苗等技术的研究。
服务社会 扎根基层
我在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致力于海水养殖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浙江省和舟山市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2年以来,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专家组成员;作为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地海水养殖的特邀专家,2003年至2005年作为宁海县十大农业顾问之一,参加了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科技三下乡、科技推广和科学技术普及等活动,对浙江省沿海地市的海水养殖从业者和转产转业渔民,进行了围塘甲壳类养殖、滩涂贝类养殖、浅海网箱和深水网箱鱼类养殖、陆基工厂化对虾养殖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直接指导和听课的人员达5000人次以上;作为定海区科技局和嵊泗县科技局海水养殖顾问,参与海水养殖咨询以及“十一五”和“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科技兴海、富民强县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支撑。
硕果累累 争做先锋
我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第一线,任劳任怨,退休前后,仍干劲十足,凭着多年的努力和技术积累,各项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曾参与、承担浙江省科学委员会、浙江省水产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多项重大攻关和试验研究工作。2002年进入浙江海洋学院至今,主持了一项国家级支撑计划和一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作为主要成员曾参加五项国家级和九项省级课题的研究;主持制订了两项省级地方标准;有五项实用新型专利。2006年以来共获得九项省部级与地厅级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奖,包括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一次;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次;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舟山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科发表了25篇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一级刊物论文四篇)。
海大“勤朴忠实”校训
据1915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第一刊,1914年2月8日,校长张鏐宣布了对学生之希望五事,即:1、勤勉;2、造成诚朴之校风;3、戒浮嚣;4、勿空谈国事;5、当自食其力。上述教导可以理解成是对学生的要求,是日后校训“勤朴忠实”提出的基础。
我认为“勤朴忠实”为人立世的基本准则。“勤朴忠实”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本,是学生的道德准则。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应该仅仅是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是开拓眼界,掌握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因此,应严格要求自己以“勤朴忠实”为准则,做一个全能型的人才,能够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佼佼者。
祝福海大,百年华诞
在发展海洋其他科学的同时,做强海洋渔业学科(包括水产养殖学科)。祝愿母校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大学。
(口述:常抗美 采访、撰稿:冯思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