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教授谈人生系列人物之二十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2-03-23     浏览次数:5692 

——访我校食品学院陈舜胜教授

 人物简介:陈舜胜,男,我校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1977年,作为文革后首届高考生进入上海海洋大学(当时称厦门水产学院),之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食品加工、食品分析、食品安全。1991年被评为第一届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十余项,参与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化工大百科》、《辞海》、《大辞海》、《水产品安全性》等重要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现主讲水产品加工、水产食品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定、海洋文化等课程。

 

学校迁回上海前夕在校门口留念

1996年8月,接受日本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与科研人员进行淡水鱼鱼糜加工试验

健康生活,努力学习,淡泊名利,立志成才。

                                                                                                                                                                                      ——陈舜胜

在采访陈舜胜教授之前,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他的报道,有关于“地沟油”的,有关于食品养生的,还有许多水产品加工、食品感官评定等研究论文。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懂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勤朴忠实的人。当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他亲切和蔼的笑容,把我们的紧张感瞬间融化了

独立思考,追求卓越

陈舜胜教授出生于浙东的一个小镇,他小时候酷爱读书,1974年以各科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他感慨的说,自己高中毕业后,做过代课教师、当过工人。1976被一家乡镇化工厂作为“人才”引进,再被送到上海第十九制药厂培养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从浙江参加高考,初选一次,复选一次,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厦门水产学院,这正是我们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

大学毕业之后,陈舜胜教授留校任教,由于当时年轻教师比较少,他做助教兼带做教辅\,再上讲台上课。他说,当时正是出国潮开始,年轻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有些课程无法开设,甚至中途停课,他就顶替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上好多门课程,在认真给学生上课以及自己努力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边教边学,自得其乐。课余的时候,他喜欢看各类书籍来充实自己,鲁迅的书伴他成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都是他的“偶像”。陈舜胜教授一直对历史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说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己还收藏了整套的《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多部经典名著。良好的古文基础,让他可以直接阅读这些古诗文。他认为《史记》、《资治通鉴》等名著用词及其精练、传神,议论精辟、深刻,文笔优美、大气,如果科技论文能够用这种笔法来写,那么效果不言而喻,论文一定是不刊之论。在大学的时候,他也曾尝试写诗歌,两次为学校百科竞赛出题,撰写的大学生演讲比赛稿曾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他没出国留学,而流利的日语口译水平超过不少留日的博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陈舜胜教授的座右铭,也是他的格言。他说,自己要想成功,首先得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希望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同时要勤于独立思考,要追求卓越,不能光跟着别人走,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是别人有道理,我们就要尊重他们,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没有道理的时候,就要保持独立的精神,保留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说这是自己这些年在海大一直秉承的信念,也一直用这种信念和海大共同经历着风雨。

勤朴忠实,注重过程

陈舜胜教授说,多年来,海大给他留下最独特的东西就是朴素,这也正是我们的校训“勤朴忠实”的真实写照,朴素、朴实、淳朴正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风气,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校风,促使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事,专心诚恳的搞学问、做研究。同时,陈舜胜教授也对中国高校的发展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他说,目前部分高校的学术气氛还不够浓厚,行政化管理太强大,甚至出现有公司化经营的迹象。大学到底如何办?大学的主旨是什么?传承什么?引领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深思。

陈舜胜教授还说,高校不同于行政机关和企业,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科研氛围和环境,教师工作量计算不需要太琐碎、太细小,要大气一点,要相信学生,相信老师,我们可以借用模糊数学的理念,如果追究和计算计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效果。学生课程成绩的计算同样如此,教师需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他希望学校继续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将管理工作寓于服务之中,让师生能够感悟教学思想,感受教育魅力。

他回忆说,之前看过一个电视访谈,说的是做一件事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自己更偏重于过程。他认为研究和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做实验虽然讲究实验结果,但是实验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过程中。做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接近谜底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体会到它的乐趣。如果仅仅看重结果,那就不完全是你自己的了,也就没有趣味了,好的过程就有好的结果。相比之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陈舜胜教授同样采用一种宽松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说,自己从没动手打过儿子,但也不宠儿子,而是以身作则、讲道理,引导明理、启发自觉。小孩读书,课外学习以小孩的意愿为主,自己不会为提高孩子的成绩而刻意去找辅导老师或者家教。他说孩子很喜欢他去开家长会,因为他不会过问他的名次。陈舜胜教授说,自己知道男孩子喜欢玩游戏,喜欢运动,所以他会稍稍放纵,让孩子去玩电脑游戏、看球赛,但是玩过之后,他就会告诉孩子学习时间到了,让孩子主动学习。他还说自己不会把某些意愿强加在小孩身上,不会逼着小孩一定要考到什么名校,一定要考研、攻博,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学生时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重要,而不是管得严就能学习好。”这就是陈舜胜教授教育孩子的思想,他教育学生的理念也基本如此。

戒懒戒娇,保持冷静

当我们问陈舜胜教授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成果。每个行业都有成功者,都能成就你的人生。不一定要挑一份高薪或轻松的工作,或者一定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很多事情我们可能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奋斗。曾国藩说得好:‘要成就一个人的人生,最怕的两个字就是“懒”和“娇”。’有些智力比较低的人觉得自己反正做不成大事,就开始懒惰,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些有才能的人,则比较骄傲,以为自己老早就懂了,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戒掉一个‘懒’字,戒掉一个‘骄’字。”至于怎么戒,陈舜胜教授认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静下心来。如果静不下来,就不会去思考,不去想很多问题,就会盲目跟着别人走。静下来之后,再去考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态度摆正了,自然而然就迈向了成功。态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在陈舜胜教授的身上,我彻底懂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淡泊名利,立志成才

“健康生活,努力学习,淡泊名利,立志成才。”是陈舜胜教授送给海大每个学子的话。陈舜胜教授解释说,健康的生活,指的是一个人在大学,不光是读书,也要追求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人格;努力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时刻保持勤奋、上进。现在很多人是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他希望学子们能够淡泊名利,立志成才,不是不考虑工作待遇,而是把眼前的物质和名利看得淡一些,着重于今后的、长期的发展,还要有思想、有高尚的精神追求。陈舜胜教授还打比方说,有一份工作工资稍微高一点,就是办公室日常工作,但过了三年五年依旧学不到任何东西;而另一份工作工资不高,但让你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希望同学们选择后者,做人应该有追求。虽然我校学子大部分从事的都是比较艰苦的行业,但那毕竟是正当的、不可或缺的工作,只要自得其乐,不甘寂寞,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并作出不懈努力,足以成就同学们的辉煌人生。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舜胜教授感慨地说,勤朴忠实,百年海大。我校将要迎来百年华诞,回头看看自己与海大一起走过的岁月都已成为过去,细细品尝,回味无穷,衷心希望学校越办越好,早日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型、高水平特色大学。

(采访:李爱婷、唐千雅 编辑:李晓娟)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