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友访谈录之:带着理想与信念起航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次数:2360 

——访我校87渔业经济管理专业校友顾险峰

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顾险峰,男,1968年出生于江苏。1987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1991-1995年就职于上海宝山劳动局。1995-2003年就职于长江口旅行社。2003年自己开办上海龙廷旅行社,现拥有上海龙廷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龙廷会务会展有限公司、佰识途旅行团购网三家公司,并担任公司CEO。

一种烙印就足够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上海人,后响应国家号召支边去了西宁,在西宁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直到高考,落叶归根,我想回到我的家乡,我想回到上海。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信息化的程度也远远不如今天发达。当时大学生录取率仅有7%左右,虽然那时我的成绩已达到上海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但我仍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上海水产大学。因为我心里,有水的地方是有灵气的,我向往上海,向往水大这片有灵气的土地。当时我想报考水产专业,一定会被分配在南方地区工作,终于我顺利进入了上海水产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

我的专业,渔业经济管理,最早是从86届开始的,轮到我们是第二届。到如今它已被纳入经管学院。还记得那时刚流行经济管理这类专业,以前这方面还是空白,对此学生每月还有大约45元的经济补贴。

现在回想起那时的办学条件,和如今的新校区差距非常大。我记得那时我们在老校区的一楼,而且是靠近楼层外面的地方,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天很热,温度可达到三十七八度,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我们只能钻在蚊帐中,开着门窗来消暑散热。

我们班有41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上海本地生只有三四人,但大家都很团结。宿舍里没有电视机,同学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沟通。那时的我比较早就有了市场经济意识,在学校期间开始各种形式的创业,在食堂进门处摆摊,经营的东西涉及有明信片、袜子、打火机等等;到了圣诞节或是年底的时候,卖圣诞卡片、贺年卡等;进寝室推销各种学习及生活用品。当时同学间互动也很频繁,有联谊,舞会等活动,学校还有韵律操队。记忆犹新的是我当时别出心裁地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生日舞会,虽然没有生日蛋糕,只有同学们跳舞作为娱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回忆。除了同学民间的娱乐活动外,学校每年还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每年年底的时候,邀请一些乐队为同学们跳舞助兴,地点就在食堂,把所有的桌椅都搬到一边,腾出场地,票价非常人性,只要八毛钱。

在校期间,我虽然不是班干部、团干部、更不是学生会干部,但系主任、班主任对我的印象都很深,大家也都会经常联系,感情很好。如今我们这群学生还时常聚会,而我是唯一的正式团体(学生会、团委)里的非正式成员。

奋斗,从做人做事开始

坦白地说,我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仍很单纯,做人不够圆滑,太锋芒毕露,碰到事情有想法就表达出来。当时我在机关工作,机关里升官的渠道一种是培训,还有一种是扶贫,而我选择了去扶贫。扶贫工作结束后,局长公开表扬了我。当时要得到提拔,必须具备“四平”:水平、奶瓶(即背景)、酒凭(会应付酒场)、文凭。我虽然是整个劳动局系统内唯一的本科生,但只占了文凭,所以由于外在和自身的种种原因,我没有在机关继续工作下去。

后经人介绍,开始从事旅游方面的业务。犹记得,当时我拿着大学文凭去宝龙集团出租公司面试时,还有着在劳动局工作经历的优越感。然而当公司负责人对我说需要的是能独当一面的中层管理干部,又不是很看重我,当时的感觉是一盆凉水浇下来,原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最后我看好旅游行业,选择去旅游公司做业务员,辗转又到其他旅游公司做总经理。这样经过几年的积累,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业务知识熟练,客户群稳定。于是我决定创业,在2003年非典时期,成立自己的旅游公司。上海龙廷旅行社有限公司。起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艰难,却也十分不易,因为我做旅游行业很多年,所有的关系人脉都在,这是我工作这么多年真正积累的财富,是无价的。但创业初期,唯一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但随着公司十多年来的发展,到现在基本实现每年50%的增长,我对我的员工说飞机起飞要经过一段加速时间,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阶段即起飞前最后的加油、整顿,要把每个螺丝再拧紧。目前我们公司的规模在旅游领域来说不算小,2002年公司营业收入1023万,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7500多万,今年大概会在一个亿左右,明年还会更多,公司的前景是无限的。现在整个上海滩大概1000多家旅行社,大概90%以上年收入500万~1000万左右,1000万以上屈指可数。整个宝山地区,我们公司应该是排第一名,第二名的旅行社年收入不会超过2000万,所以公司现在处于高速增长期,需要大量人才、大量培训的时候。

说到我的用人要求,其实很简单:品德好、肯学,这两条是最重要的。“品德好”是因为做旅游项目每天进出的资金有几十万、几百万,必须让人品好的人去做;“肯学”是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任何事,都是靠自己的后天努力学会的。

价值在知识与能力中闪光

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性格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在我看来,如今大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学习浮躁,不知道学的知识有没有用。我觉得进入大三后,学习应该有个定向即有目的的学,这样学得才更扎实、更有热情。

现在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用人单位不知道是否留得住大学生。我认为,简历、仪容仪表等都是虚的,都不能决定你的工作,最终你要学会体现你的价值。对于机关,他有他的游戏规则,以及适合他的群体活动的方式,大企业传帮带,像流水线的流程,中小企业,看重的是你的价值。从理论来说,你大学四年所学的东西包括专业的知识、其他细分的知识,都是为了你在企业服务时能起作用。转向现今社会,其实找一份工作非常简单,只不过是工资高低而已,但如果要找一个做一辈子的事业,那就要好好斟酌。对大学生来说,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够独立地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做一个完美策划和规划。在大学你可能是杂家,但最终一定要学一样自己精通的东西,千万不要哪个流行学哪个。

在人际交往上,真诚最重要,其次才是适当的为人技巧,要以对待朋友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如果以交朋友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就不会过多地讽刺别人,在社会上自然会有立足之地。比如说广交朋友,凡事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想着每个人对自己有什么利用价值,只要他人品没有问题,当他有事相求时,只要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去帮助别人,说不定哪天他也会帮到你。一个人在社会上他的社会地位、他的身份,所有的东西并不是他所能决定,而是他有多少朋友,决定了他有多少能量,有多少能力。

情系母校

对于校训的理解,勤朴忠实,我认为多了些实诚,但少了些霸气。这样的人适合做二把手、三把手,适合做实干家,但不适合做创业家或者行业的引领者。

我于学校,我希望学校能够增加学生对人生规划、事业规划的课程,并可以专门找有这方面经历的校友、导师给予指导。我们校友也可以创办一个创业基金帮助学生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方面,需要的不一定是资金支持,但一定要有一个导师支持。而中国政府目前的舆论导向有些偏激,要么全部支持,要么全部否定。而我认为,适合的人就该支持,不适合的就不该支持。但是适合的人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或者实业家做他的后盾或者支持,不是轻易能做的。举个例子,一个大学生能力很强,想法也很多,但缺乏实际经验。假设我现在给他50万让他创业,但他失败了,他这辈子就不敢再创业了,这就等于把一个很好地苗子拦腰切断了。相反,一个师傅带着他做,整个过程都会教他,即使失败了,也不能过多地责备他。希望学校能让学生有一个合适自己的人生规划,一个人的目标要远大,定位自己到底要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以及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能够最终实现一个人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的办学理念。

(口述:顾险峰 采访、整理:余怡菁、叶颖 摄影:胡弘)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