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友访谈录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成功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3668 
——访我校94届食品加工专业校友高鹤
 
       高鹤,男,汉族,福建人。1990.09-1994.07就读于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加工专业,1994.09-1997.12华东疗效食品研究所工作,1997.12-2002.06 新西兰安发国际集团工作,2002.07-2006.07 任新西兰安发国际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2006.07至今任佰瑞福集团董事长。曾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佰瑞福世联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上海佰瑞福国际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佰瑞福健康俱乐部有限公司、上海佰瑞福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佰瑞福为老健康服务中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90年,我的心里有点矛盾。因为这一年我考上了大学,所以很开心,但是我还有点小沮丧,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了。当时,比较热门也是我心里特别想学的专业是医学,但是我父亲却帮我选择了食品专业。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没什么好抱怨的,我坚信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进到学校之后,随着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也渐渐的爱上这个学校,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食品和水产这两个专业中,我们学校在国内外都是佼佼者,专业优势很明显。前些日子和一个高中同学一起吃饭,他说他的母校“华东理工大学”要50周年校庆了,我听了就“笑”他,我的母校明年100周年校庆,所以现在这种对于母校的情节已经深埋在我的心里了。
       回想当时在学校,我应该还算是一位积极分子,记得我曾经担任曾经其实担任担任过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还差点做了食品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主席都是大学三年级同学担任,我被确定为90级的人选并作为副主席先培养,也记不清是什么原因了,有一天我突然有所感悟就决定辞职不干了,后来学生会临时拉了91级的同学提前来当主席,所以我们那一届就没有人当学生会主席)。在学校的时候我的爱好还不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跳交谊舞了,基本上是每场舞会必去,我还是当初校园里小有名气的“三剑客”之一,还经常组织一帮人杀到其它学校去跳。说到过去开心的日子,忘不了过去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说我印象深刻的老师,首先是我们的美女班主任裘婧老师,她是我们心中的偶像,经常和我们一起到处玩。王锡昌院长当时也是我们学院一名很受尊敬的老师,他也是我们学院毕业后来又留学日本的师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还有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陈舜胜,他真正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课题。我现在回忆起来,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其实就是大学里的那一段时间了。
 
大步向前,脚踏实地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那时候对于未来也有着很多美好的憧憬,准备毕业后大干一场,当时我毕业分配的目标是进入中国水产总公司工作,因为自己各方面的十足准备,所以非常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进去,所以就没再多考虑其他单位,把宝都压在了这家公司上,但最后却没去成,其它好的单位也没了。
       之后几经周折,我进了一家日资食品企业,在这家企业,我是做销售工作的,我当初也是心浮气盛的,没干几天就认为这样的工作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白念大学了,所以我在这家日资企业里做了不到半年就辞职了。后来我的几个朋友邀请我一起创业,我属于技术入股,当时拿到20%的股份,心里还很高兴,当然自主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新公司还没有开张就倒闭了,还赔上了几万块钱。失败带来的代价是惨痛的,但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自主创业失败后,我进入了一家总后勤部的企业做总经理助理,这是我人生中成长迅速最快的一段经历,最深的感受就是,人一定要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学习才能立足这个社会。在跟着总经理工作的近2年里,我感到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也终于适应社会了。
       我父亲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因为我父亲的原因,我于1997年也技术移民去了新西兰。到达新西兰后,父亲和我们两兄弟一起创办了我们的家族企业--新西兰安发国际集团,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了新西兰最大的华裔企业之一,目前在全球近十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1999年,APEC会议在新西兰召开的时候,我们的一款产品“甘诺宝力”还成为新西兰总理赠送给江泽民主席的礼物而引起轰动,后来新西兰前总理也加入成为我们的战略股东。回想创业之初,一切从零开始,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既当老板又做工人,出报纸,编杂志,在电台主持节目,现在回想起来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2002年,我作为家族企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回到了中国。回国的近十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很多,也受了很多的挫折。回国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在江苏南通,是家中新合资公司,总投资1个亿,这家公司做到了中国菇菌保健行业的第一名。2004年,我又在上海创办了回国的第二个企业,后来受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邀请搬迁到了福建老家(福建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个多亿,企业定位天然药物的开发与推广。从2005年开始,我全面介入中医药保健行业,并先后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的职务,2006年底我决定离开家族企业单干在上海又创办了佰瑞福国际(中国)机构,佰瑞福寓意“为百姓谋求祥瑞幸福”,宗旨是“振兴中华传统医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立志于打造中医养生健康事业,我在海外生活多年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瑰宝之一,深受全世界敬仰。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民国的时候,在中国会把脉看病的中医师有八十万,但现在已不足三万人,现在中国的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绝大多数不会把脉看病,所以现在已经到了振兴中医药的关键时刻了!放眼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第一品牌,成为弘扬中医药文明的世界级商业机构。
 
海大学子向前看,胸怀天下创梦想
 
       回想在校期间,我受到的教育和经历的事情对我的事业以及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有今天一点点的成就是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现如今,我离校踏入社会已经17年了,这些年来我走过很多弯路,受过很多挫折,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刻地意识到,大学是作为一个学生向社会成员转变的中点站,对人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大学必然面向社会,学校必须与社会接轨,一流的学校还必须与国际接轨,学生也是如此!如果说大一、大二是打基础的时候,那么大三、大四就应该大胆地出去实践,学校应该多提供这种机会。在这里我要建议学弟学妹们,你们一定都要不断学习,哪怕你们毕业了,也不要放弃继续学习,因为你知道的永远不够你用的。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了,其实你的专业性越强,很可能未来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反而越低,所以我认为大学一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管理,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未来争取再读个MBA。我2005年在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EMBA的学习让我打开了经营企业的突破新思维,对我的事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不断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学以致用,这样你学的越多,离成功就越近了。最后我想讲讲为人处世,人是不能忘本的,自己的家乡、学校、父母兄弟、同学朋友都是你的本,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校训“勤朴忠实”这四个字,我感触很深,这四个字,道出了做人的道理,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想要做事,必先学会做人,我希望母校的校训能真正让我们所有的校友共勉。最后,我祝愿我的母校,能够越办越好。祝愿我所有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拥有自己最美好的梦想,并立志为这样美好的梦想去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母校增光!

(口述:高鹤 摄影:胡志成 采访、整理:梁倩倩、韩贻龙 编辑:王永春)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