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友访谈录之:情牵海大 寄语学子

作者:系统管理员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1-05-12     浏览次数:3897 

 ——访我校86届加工系水产加工工艺专业校友黄富雄

     黄富雄, 男,汉族,广东人,1982年进入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就读本科, 198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分配于广东省水产局海洋处工作,1994年调广东省水产厅计财处工作,1997年调任广东省渔业服务中心部长兼广东省南洋渔业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海洋大学校友(联谊)会广东分会副理事长。从事远洋渔业20年,并荣获2007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的二等奖,2008年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难忘母校:往事历历在目
      我1982年入校,1986年毕业,那时校名是上海水产学院,地址在杨浦区军工路。我是加工系水产加工工艺专业的,是当时比较好的专业。我们系现在也已经改变了很多,专业渐渐多样化了,细分成了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工艺、水产品罐头工业等专业。那时没有“学院”之称,只有“系”,因为水产学院就是一个学院,只设有加工系、养殖系和捕捞等,几乎全部是关于渔业和水产类的专业,我们非常专业地学习水产类的知识。
      那时我们的学习环境比较差,学习方式也很单一,基本上就是按照课本学习,很难有实践机会和研究活动。但现在母校的条件已经完全不一样,我去看过,也在那住过,校园建筑融合了江南书院的气息和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的确很漂亮,教学条件也好了很多。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我们班级的风采,我们班可以说是那个时候全校最出色的班级。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最好,体育成绩最好,甚至在全校范围内选4个留学生公派出国留学,我们班就占了2个名额。在体育竞赛方面,我们班更是蝉联校运会的好几届冠军。而且很多创新的东西都出现在我们班,出风头的事情也大都发生在我们班,我为能够在那样的班级里生活和学习而感到十分自豪。
      回报母校:献身远洋渔业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完成了学业。由于我学的是渔业,而且自己也喜欢这个行业,毕业后也就从事了这一行业。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同学毕业以后,从事渔业的并不多,需多的同学都转行了。但是我始终坚持在自己的最初选择的行业内。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我热爱这个行业,更有信心把它做好,不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省级机关广东省水产厅工作,直到1990年,当时中央说要解决菜篮子工程以及吃鱼难问题,组织国内的渔船到各远洋区搞远洋渔业。1991年广东省响应中央的号召,广东省渔业厅开始建造和组织远洋渔船到西非、太平洋搞远洋渔业。于是91年我开始从事远洋渔业的生产,管理和组织。
       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是国有的公司,在97年左右建立。91年的时候远洋渔业还是政府行为,是省政府机构牵头组织远洋。到97年左右,建立了这一类公司。当时我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和海外基地的开拓,企业正在逐步发展。远洋渔业,是一个高政治风险,高经济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但我还是很热爱这项事业,它是对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的探索,然后开发公海渔业资源,丰富国内菜篮子,用最好的鱼养育着中国人,我一直以这项事业为荣。不过有时我们的远洋渔业,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如资源的变化、自然条件的变化、甚至政局的变动。 03、04年印度洋的海啸,我们碰到了,当地国家的政变,我们也碰到了,船员在海域的安全风险等问题,都是我们在经营企业时所要面对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资源,咱们国家不去开发,日本、韩国也会去开发,所以远洋渔业当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走出去”行业,毕竟要有人去从事,所以我希望我们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的学生们能够喜欢这个行业,多往这个方向走。这个行业真的很有挑战性,从资源状况,到国际法规,到企业管理,到技术支撑,都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流水线生产。
       携手母校:共促进步与发展
       难忘母校的恩情,希望给母校做点贡献,我的公司一直都和母校有合作,我们学校可以说是全国顶尖的水产院校,国家也把很多远洋渔业的科技研究项目和国际渔业科学会议安排到我们学校。正如潘校长所说的,要把上海海洋大学建设成渔业界的顶尖学校。正因为母校有这样的基础,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公司在远洋渔业的探捕、我国远洋渔业“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和学校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密切的合作关系。
       特别在金枪鱼的研究方面,关于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公海金枪鱼资源开发研究,我们公司和学校合作,主要研究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资源的数量,海域的分布等问题,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的二等奖。我从事金枪鱼行业也算是全国最早的一批,1991年就开始从事国外的远洋渔业,开始研究金枪鱼,所以我对国际、国内各海洋的状况比较了解。我们海洋大学有一个全国性的培训中心,叫做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我们学校也是农业部金枪鱼研究技术小组的所在地,所以金枪鱼、鱿鱼等鱼类的养殖技术都是我们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会在更多方面和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科技的支撑、人才的培训,以及学生毕业就业的方向等。在我看来,我们公司虽然录用了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我还是感觉母校的学生比较好,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符合。学校的百年校庆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我们也会和学校继续深化合作,使母校更加品牌化。
       感谢母校:殷切寄语海大学子
       我们上海海洋大学的毕业学生里,从事远洋渔业的人不少,有很多到中水集团工作的,还有的到深圳、浙江、大连的企业去。但是就现在整个行业的状况来说,人才还是比较紧缺的,尤其是既懂生产管理,包括国际政策法规等政策法规的综合性人才。因为进行远洋渔业的企业,受很多国际组织规定的限制,比如配额问题,渔船规模问题,黑名单问题,还有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方面。这些方面都要熟悉,否则,很容易撞板,碰到违规的事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还要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最后才是捕捞技术、加工技术、产品营销的问题。那么从现在粮食紧张问题,蛋白质来源问题,还有食品安全问题来看,我认为海洋产品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就说去年吧,我在母校挑了一些学生,感觉都很不错,现在主要在我深圳的合资公司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国外工作。其实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喜欢这个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爱好。我认为读这一专业的同学,应该更多地留意这个行业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关注它,研究它。此外,还要能吃苦,因为远洋渔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特别是在海外从事远洋渔业,因为主要是去一些岛国,一方面远离家乡,另一方面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好,所以,我希望学生在大学里能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祝福母校:再续百年辉煌
       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深切关注,在2010年成立了广东校友会,很多校友都踊跃参加。我作为上海海洋大学校友会广东分会的副理事长,感到无比的自豪,下一步我们将会完善校友会的制度,发挥广东校友的优势,为学校做出一些贡献。其实,我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我们广东分会进一步支持,我们也会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毕竟校友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母校就是我们的“本”,脱离了这个“本”就很难能发展了,所以我们总是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将会组织校友到学校参观学习。
       真心的祝愿母校越来越美,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撰稿: 梁叶腾、王永春)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