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成绩于昨日公布。我校胡舒婷同学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
第四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活动于2010年1月开始,经过基层的推荐选拔,共有来自中小学、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71名青年参加了市级评审。经过市级初评、社会公示和终评,最终选出11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和9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20名获奖者中,中小学生组8名,大学生组7名,职业青年组5名,大学生组中分别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3名。20名获奖者平均年龄为23岁,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72次、获得国际比赛奖项的7人次,共申请发明专利37项、技术创新26项,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8篇。
胡舒婷与韩正市长合影
韩市长在讲话中向全体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上海这座城市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大力鼓励创新。设立“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就是要在全社会鼓励和带动更多青少年努力探索,不断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韩市长鼓励青少年在年轻时就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追求知识、汲取养料,不断在学习和生活中培育创造性思维,练就创新本领。要勇于面对创新过程中的挫折,不断培养自己经受失败考验的毅力,善于在总结中发现成功之路,勇攀创新高峰。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面向上海市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项,目前已成功评选4届。本次获奖是我校首次捧得“市长杯”,这不仅是我校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我校学子为学校百年校庆献礼!希望广大同学再接再厉,用知识点亮生活,用科技成就未来!
附:胡舒婷事迹
胡舒婷,女,1988年6月生,共青团员,上海海洋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她长期关注生态安全的保护,担任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微囊藻毒素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的毒理》和课外科技发明项目《基于蜘蛛网仿生结构的多功能诱捕器及新型捕虫法》负责人,发明的“新型多功能害虫诱捕器”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曾获“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杯”三等奖,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大学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汉宝”奖学金、校人民奖学金一等奖5次、发明创造奖2次。
(团委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