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重要位置刊登我校在教育部思政司近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发言,重点介绍了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等多家网站给予转载。现摘录该文如下,供学习参考。
上海海洋大学: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通过强化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是经费到位,设施先进,为专业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专业队伍建设。学校还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心面积近400平方米,设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验室、放松训练室等,具备开展心理测量、治疗技术的培训和实践条件。二是搭建平台,稳步推进,不断加强专业队伍理论和技能培训。学校搭建校内日常培训、市级专题培训、对外交流培训三大平台,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专业队伍进行系统性的日常培训和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些专职辅导员大多拥有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或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三是注重科研,兼顾教学,提升专业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学校设立心理研究专项经费,定期发布心理专项课题指南,鼓励专业队伍开展研究工作。两年来,学校专业队伍先后承担了32项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同时,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专职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考核指标。
加强学生骨干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训发挥学生骨干在开展朋辈辅导和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危机初期识别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开展面向学生骨干的培训与指导,每学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至少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及危机初期识别能力的培训,开展对学生团体的培训与指导,注重加强对心理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将团体辅导等技术灵活运用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整合人事、教务、工会、学工等部门的相关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纳入新进教师的培训计划。将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从今年起,学校还把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情况纳入今后4年的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聘请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17名专家组成了专家队伍。一是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论证会、研讨会等,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论证。二是开展专项培训与督导。学校定期举办专家讲座或小型案例督导会,请专家对学校专业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督导。三是指导临床危机干预。学校每月邀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开设专家门诊,并对自杀、伤人等严重危机事件提供专业指导和临床干预。几年来,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多项专业意见和建议,开展了30多次业务培训和督导,开设门诊20余次,成功干预各类临床危机事件近10次。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16日第3版“专题”)
(宣传部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