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研究生课外科技活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日前揭晓,我校参赛队喜获竞赛三等奖。作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竞赛由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承办,全国共有29个省(市、区)的18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4000名研究生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这次也是我校首次派参赛队参加该级别赛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
竞赛中,由我校海洋科学学院和信息学院赵静、赵明、许敏三位研究生组成的竞赛团队,在指导教师王春华的指导下,经过四天四夜的努力拼搏,提交了一份长达24页题为《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的研究报告,对堰塞湖溃坝过程、泄洪淹没区域做了数值模拟,并针对计算结果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导流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讨论了应对地震后次生山地灾害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主要来自于工程实践和科学前沿,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加之选题“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是社会聚焦事件,极具挑战性和实用性。三名获奖同学运用各自学科知识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佳绩,显示了我校研究生较高的数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见解、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该项赛事成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参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为确保我校二支参赛队竞赛的正常开展,信息学院黄东梅教授提供了竞赛场地和硬件设施,海洋科学学院章守宇教授提供比赛经费,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研究生投入到这项赛事中来,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做贡献。
竞赛中,由我校海洋科学学院和信息学院赵静、赵明、许敏三位研究生组成的竞赛团队,在指导教师王春华的指导下,经过四天四夜的努力拼搏,提交了一份长达24页题为《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的研究报告,对堰塞湖溃坝过程、泄洪淹没区域做了数值模拟,并针对计算结果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导流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讨论了应对地震后次生山地灾害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主要来自于工程实践和科学前沿,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加之选题“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是社会聚焦事件,极具挑战性和实用性。三名获奖同学运用各自学科知识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佳绩,显示了我校研究生较高的数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见解、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该项赛事成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参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为确保我校二支参赛队竞赛的正常开展,信息学院黄东梅教授提供了竞赛场地和硬件设施,海洋科学学院章守宇教授提供比赛经费,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研究生投入到这项赛事中来,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做贡献。
(海洋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