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以林浩然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校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巴大饲料有限公司长期协作,联合攻关开展的“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项目进行了综合验收。
该项目共计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国家专利4项,该成果打破了“盐度低于12不能育苗”的主流观点;首次建立了规范的河蟹的亲本营养强化、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评价方法;探明了盐度,钙离子和脂类营养对河蟹性早熟的内分泌调控机理,首次发现雌雄幼蟹具有不同的性早熟营养调控机理,首次确认抖抖病是由小RNA病毒引起的,构建了较系统的河蟹养殖技术体系,包括:“工厂化微流水仿生态育苗工艺”;“低盐度土池仿生态育苗技术”;“综合强化法培育一龄蟹种新技术(简称四个一工程)”;建立了成蟹池塘养殖的“当涂模式”和稻田养殖的“盘山模式”。
专家组认为,该成果不但具有理论方面的创新,而且建立了较完整的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技术体系;在仿生态育苗、性早熟机理和控制、成蟹池塘生态养殖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我国河蟹主产区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专家组同意通过验收。
(水产与生命学院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