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中沉睡近十年,长达4.4米,重达百余斤,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长须鲸下颌骨昨日在我校落户。
该鲸骨通体白色,呈“L”型,类似曲棍球棒状,前端呈扇形,表面平滑,后端细长,两端从中间弯折。鲸骨有明显的钙化迹象,表面留有很多藤壶、牡蛎等海洋生物附着痕迹。经水产与生命学院翁志毅老师初步判断,该鲸骨是长须鲸的左侧下颌骨,从表面钙化情况来看,在水底至少沉睡十年以上,受海水侵蚀,该骨尾部部分已经横向裂开近2米。
据了解,这根鲸骨是广东汕头的四、五个渔民,在南海海域捕捞作业时发现的。事后,渔民委托当地的林加林先生,把鲸骨送给高校作科研教学用,通过电子邮件与上海海洋大学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了解后,学校全力支持并立即安排两位教师飞往汕头。两位教师经过现场察看,决定收藏这根鲸骨。经过一周辗转运输,12月中旬鲸骨抵达我校新校区。
我校博物馆已收藏有18.4米长的抹香鲸外形与骨骼标本、中华白海豚标本、江豚等鲸豚类标本。除中华白海豚、白暨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鲸豚类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根鲸骨落户我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鲸类知识,提高人们善待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该鲸骨通体白色,呈“L”型,类似曲棍球棒状,前端呈扇形,表面平滑,后端细长,两端从中间弯折。鲸骨有明显的钙化迹象,表面留有很多藤壶、牡蛎等海洋生物附着痕迹。经水产与生命学院翁志毅老师初步判断,该鲸骨是长须鲸的左侧下颌骨,从表面钙化情况来看,在水底至少沉睡十年以上,受海水侵蚀,该骨尾部部分已经横向裂开近2米。
据了解,这根鲸骨是广东汕头的四、五个渔民,在南海海域捕捞作业时发现的。事后,渔民委托当地的林加林先生,把鲸骨送给高校作科研教学用,通过电子邮件与上海海洋大学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了解后,学校全力支持并立即安排两位教师飞往汕头。两位教师经过现场察看,决定收藏这根鲸骨。经过一周辗转运输,12月中旬鲸骨抵达我校新校区。
我校博物馆已收藏有18.4米长的抹香鲸外形与骨骼标本、中华白海豚标本、江豚等鲸豚类标本。除中华白海豚、白暨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鲸豚类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根鲸骨落户我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鲸类知识,提高人们善待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