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圆满结束!

作者:张建敏     索取号:G1050500000-2022-0018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17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横行将军,共聚魔都2021119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隆重举行,向上海广大市民和全国消费者又一次呈现大闸蟹盛宴和文化大餐。

此次大赛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承办、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园区筹备近一个月,包括前期报名、中期对接、后期确认,为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文件要求,园区会务组特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防疫方案,将赛事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告知参赛人员,确保参赛人员安全有序的参赛。未能到达的参赛者,提前核实,寄蟹至现场。虽然受疫情影响,仍有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地80余家单位选送的2000余只河蟹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评委们为每一只大闸蟹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其中包括称重、测量体长、抽血检测基因等环节,另外还通过烹饪,将部分大闸蟹煮熟,从色泽、气味、饱满度,口感等环节进行打分。从而评选出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金蟹奖、最佳组织奖。经过整整一天赛程,评出蟹王、蟹后奖各一名,均来自江西省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雄蟹重644.7克,近“1斤3两”;雌蟹重473.6克,近“1斤”。

 

  

疫情时代,全国河蟹保持稳健发展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各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但我国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阶段性胜利。2021年全国疫情整体平稳,但仍有局部的散点爆发,疫情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后疫情时代,全国河蟹养殖人员继续克服疫情造成的一系列制约和影响,重良种、重技术、重水质、重管理,使得我国河蟹产业整体上产量平稳,河蟹养成规格和品质稳中略升,河蟹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今年全国河蟹产量预计约80万吨,商品蟹的来源充足,高品质的品牌河蟹各有千秋,广大消费者可以在秋风送爽的季节品尝到鲜美的大闸蟹,即买即食,无需囤积和储备。

全国河蟹产业迎来“大规格、高品质”的双黄蛋

随着我国河蟹产业的良性、持续的发展,全国河蟹养殖人员对优良的河蟹种质越来越重视,市场上对良种的认可和养殖面积逐年提高,这对河蟹的产业提升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成熟的养殖技术、精细化的管理促使今年河蟹的整体规格更大,品质更佳,大规格、高品质的双黄蛋层出不穷。大规格、大长腿、膏满香溢的大闸蟹不仅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享受,更是体现了良种对河蟹产业的提质和提效,展现了良种的科技价值。 

校县联合 开启河蟹产业全对接的新征程 

就在河蟹们你追我赶的选美时,园区科技服务部开展了一场关于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恳谈会。长三角渔业科技成果路演如火如荼,安徽当涂县的相关领导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们正在商讨一件大事,那就是河蟹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全国河蟹产业从上世纪60-80年代的天然放养阶段,经过了人工强化养殖、生态养殖阶段,如今正朝向绿色养殖的方向发展。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说,全国河蟹已呈群雄争霸之势,生产成蟹的省市已达28个,河蟹的产量和效益趋于稳定。

王成辉指出,虽然河蟹产量供不应求,但目前全国河蟹产业发展仍面临种质混杂、良种覆盖率低;重产量轻品质;病害与食品安全;单纯追求高产量、大规格、上效益;大规格亲本育苗节节高等问题。

面对这些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与安徽当涂县水产局一拍即合。当涂县是全国闻名的产蟹大县,我国三大淡水蟹之一的花津蟹就产自这里。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也是在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以种草、投螺、稀放、混养、饵足、控水为核心的河沟生态养蟹技术体系,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当涂模式,在全国推广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开启河蟹产业全对接的新征程,便有了这场恳谈会。校县双方将共同积极探索当涂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高校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资金、人才、技术优势,重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以将当涂县的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成全国样板

通过成果路演还将河蟹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推介给广大养殖户,促进河蟹产业的高效发展。同时,由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导师朱庆华老师,在创作构思时利用蟹壳、贝壳等海洋元素素材把水浒梁山泊108将(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的人物性格、表情、神采、特长和擅用的兵器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做成可供大家欣赏的艺术品!这场丰富多样的蟹文化展,传播我国河蟹的产业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助推河蟹产业的科技文化升级,促进河蟹产业的融合发展。

上海河蟹今年经受了“三重考验”,仍迎来丰收之年

今年,上海河蟹养殖生产上经历了最强台风、最长高温(8-10月超过50天的30℃以上高温)和最早寒潮的三重考验,对河蟹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上海河蟹产业的技术人员和养殖人员积极减灾求灾因灾施技上海河蟹的整体规格、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上升,上海河蟹仍迎来丰收之年。今年上海参赛河蟹约25家,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涵盖上海崇明、松江、宝山、浦东、青浦、金山等所有上海养蟹区。这表明经过上海市有关部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全体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多年的共同努力,上海本土养殖大闸蟹已位于全国一线水平,上海蟹产业从良种覆盖度、技术集成度、市场欢迎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最前列。由于受限于整个上海的河蟹养殖面积和巨大市场需求,上海本土的大闸蟹已是供不应求。虽然秋后高温时间长,河蟹育肥和上市时间迟于去年约10-15天,蟹脚痒发生晚,但近期气温降低,秋意浓浓,正是品蟹的最佳之时,市民朋友们若想吃本土大闸蟹现在就赶快行动。

种业振兴,河蟹产业迎来崭新机遇和挑战

20217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在国家大力发展种业、推动种业振兴的背景下。河蟹,作为我国人民喜食的一种水产品,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河蟹的良种选育、提高河蟹的良种覆盖率、开展河蟹的商业化育种和良种推广,将是下一阶段河蟹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将助推河蟹产业的发展走向新的台阶。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