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05周年校庆晚会的幕后

作者:蔡霞     索取号: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次数:147 

“中国梦·海洋颂”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05周年校庆文艺演出在11月4日晚圆满落下帷幕。这是一场历时2个小时15分钟的晚会,精心的设计,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形式,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广大校友、师生的喝彩和好评。晚会后,记者偶尔发现了被多种颜色标注分明的晚会台本和主持稿,每个字、每个标点都是花费了参演者和策划者巨大的心血,反复推敲,用心雕琢,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晚会的幕后,倾听他们的故事。

全民策划:继往开来、凝心聚力

与百年校庆晚会相比,105周年晚会,如何定位?主要反映哪些内容?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展示?校团委多次召开晚会讨论会,师生座谈会,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从线上到线下,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充分的讨论。

校团委书记周辉对晚会策划记忆犹新:“早在今年的五四表彰大会,在校领导的提议下,我们尝试将情景剧为主线融入晚会中并取得了成功。接到校庆晚会任务后,我们在上半年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座谈,主创组又收集到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鲜活的感人故事,想要展示的东西太多,如何取舍,如何呈现,面临着很多难以割舍的纠结。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确定了文艺演出总基调——师生校友大联欢。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把我们带入了新时代,学校入选一流学科,带领师生开启了新征程。校庆晚会用情景剧的方式,回顾历史、展示现在、畅想未来,将学校近五年来学校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绩,向校友和师生汇报,凝心聚力,共同奋进。就这样,整个晚会的策划也就一气呵成了。”

策划协调会 

主创团队:全力演好这场情景剧

“运用情景剧形式的文艺演出,对于我们‘门外汉’来说,实现这个构想需要狠下功夫。在五四的基础上,重新完善剧本,打磨剧情的起承转合,把一些晦涩严肃的对话转化为生活化的语言,将一些心理活动用舞台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在演出时才会更自然,也更加贴近广大师生的生活,增强大家的观看时的共鸣。”晚会总导演、团委老师何杉说。

为了演好这台情景剧,海洋与生态学院的团委书记赵明、校团委副书记邹明明、食品学院本科生马可儿三位主角,和主创团队一起一遍遍的演练、琢磨、讨论,不断加入平时练习的过程中突然迸发的灵感,直到最后上台前,还对举手投足的细节精益求精,最终将校友爷爷的沉稳,青年教师的知性,学生孙女的俏皮表现的活灵活现,每人独特的语速、步速和表情,将不同层面的现场观众带入到了情景剧中。。还记得,演出一开始,老校友用哑的声音唱着校歌,回头环顾全场后的那一声“回家啦”,感动了在场无数的师生和校友。另一幕中,爷爷突然变身摇滚青年的镜头,传递出海洋人永远是年轻的精神面貌。

“我们以三个角色来作为框架,将其他节目合理有序地填充进去。同时,整台情景剧,还以剧中剧,时空转换的形式呈现,使得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自然流畅。更为感动的是,现场的校友和师生老师的热情和配合,让我们在舞台上尽情的抒发感情,表达人生” 青年教工的扮演者邹明明,身兼多职,不仅是晚会文字主撰稿人,还是情景剧主要表演者和主持人。

排练现场

为了演好爷爷这个角色,赵明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这次晚会的策划,与老校友多次交流,寻找灵感,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完善剧本和表演。排练过程中,他工作彩排两不误,甚至在献血之后马上投入到彩排中,放弃了回家休息和陪伴两个可爱的孩子。

演出节目:精心遴选,祝福满满

 “演出节目的选择也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部分,既有历史厚重,又有现代青春,既有师生深情,又要校友嘱托。”何杉说,“按照常规,合唱、联唱都会选择歌唱曲目片段的连接,可是在编排中,我们被东方老年艺术团、教师合唱团、学生合唱团和龙舟队学生的全情投入所感动,被他们想要用歌声党和祖国讴歌、为母校送上祝福的情所感动,于是,我们决定不做删减,让他们尽情的表达对母校的爱。”何老师还透露了,细节上也有特别的设计,比如:演出以老校友哼唱校歌开篇,到全体齐唱校歌结束,充分体现了校庆的情感;比如第三篇章四位不同身份的主持人,用符合自己身份的freestyle的开场白,为母校生日送上了深情的祝福……

三行情诗和校友采访,世界各地的海大人用各自的方式为母校庆生,你们永远是母校的骄傲;民乐、交响、旗袍秀,让东西方优秀文化结合的水乳交融;越南校友和留学生的节目充分体现了学校越来越高的国际化;武术、八一社的节目,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保家卫国,男儿当自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文化,让青春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永远难以忘怀的那一抹云彩。

“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第一篇章的海洋奋斗曲和第四篇章的情景分享。”参演情景剧的马可儿说,“海洋奋斗曲为我们学生们展示了学校的105年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一代代海大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听着那么多的大师,那么多的第一,我从内心由衷的感到身为海大人的自豪。在情景分享环节,四位重量级的讲述者,用质朴的语言,令人动容的真情,将我们学校近五年来取得的重大的成绩娓娓道来,在舞台上听着讲述的我,为学校的今天骄傲,祝福学校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细细算来,自百年校庆之后,这次是参演人数最多,节目时长最长,但是了联排次数最少的一次。整台演出融合了天南海北的校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的节目,从英国、越南、广州、湖北、河北等各地赶来的校友们基本都在校庆日前后才赶到,参与演出的教师任课时间也各不相同,还有七八十岁的退休教工,分别在市区、临港两边聚合排练。直到演出当天,所有节目演出人员才齐聚校园,参加联排。“虽然只有一次联排和几次走台,但为了节目有更好的效果,教师节目都进行了无数次的排练,反复修改。”校工会专职副主席金晔说。所有参与演出的学生,也都是在课余之外晚上8:30后才统一训练,一直到深夜。

幕后英雄:做得多,说的少

一台精彩的晚会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他们在后台,不能看一场完整的演出;他们通宵工作;他们在黑暗中处调试各种灯光。在精彩绝伦的舞台后面,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为的就是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

“三行情诗”的视频是在演出开始前几天临时需要制作的,时间紧、拍摄量大,但是同学们没有抱怨,马上就开始进行取景、采访、找道具、拍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共40多人,紧锣密鼓,保证了视频的高质量完成。

现场道具组的同学这样讲道:“道具组当时只有19人,但因为时间要求紧,秩序组、催场组都会被临时征用为道具组,其实站在后台的所有人员都有搬过道具。舞台也不大,民乐、管弦一上场就非常挤,就要规划路线,分配人手,还有顺序安排,时间要卡在50秒以内。一切以舞台效果为重 ,没有来得及撤到位的道具就藏在幕布后面,人也挤在幕布后面,很多时候后台其他人也来帮忙。”

宣传部、档案馆为整个的演出视频文字进行指导;校友会、工会、退管办为参与教工、校友提供支持与后勤保障;后勤、保卫处、现教中心等部门为演出提供了搬运、医疗、安全、网络、摄像等服务保障。学工部、研究生院和各学院对演出学生的学业、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晚会男主持之一,爱恩学院校友方嘉晨,专程从英国赶回来参加母校校庆;80多岁的越南校友陈青春,打破多年来早上四点起床、晚上六点睡觉的习惯,坚持完成晚会既定表演后再离场;练习了许久的节目被撤,同学们毫无怨言,投入其他工作,哪怕仅仅是一个串场的跑动,步伐也是那么的认真。这些,都是出于对学校的爱,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对母校的感情是历久弥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会越来越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勤朴忠实的校训一直有着这样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淞航号的首航,预示着我校再次扬帆,踏上新的征程。百年风雨沧桑,造就精英无数,培育桃李满园。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勤朴忠实”校训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新的辉煌。

Copyright©1998-2016 上海海洋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海洋大学校版权所有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